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百万亿元资金从哪来到哪去?

“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测算,规模级别都是百万亿人民币。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近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以下简称“30·60”)目标自提出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长期的努力,更需要来自政府、民间、金融机构提供的大量资金,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中的各类投资风口,也吸引了不少市场参与者的眼球。

那么,在“30·60”目标的大背景下,政府资金将会投向哪些方面?民间投资将会被如何引导?直接融资比重将保持怎样的占比水平?未来哪些环保相关板块将被看好?带着种种疑问,《证券日报》记者对多位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采访。

以政府资金为杠杆

撬动绿色金融规模

“政府资金紧缺,债务负担整体比较重,为实现‘30·60’目标,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不仅要考虑周全,还要充分发挥其杠杆效应,尽量减少直接补贴,把财政资金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尤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资金可以考虑支持项目资本金、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然后从股权或债权形式促进绿色事业发展。

信贷资金是绿色金融的最重要力量。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而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20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84.8万亿元,因此绿色信贷可提升的空间巨大。

尤毅认为,这意味着接下来还要加强银行的绿色金融意识,加强银行绿色信贷的管理能力,建立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的组织架构,建立实质性的考核评价机制,切切实实把环境风险以及绿色业务当作银行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

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助理教授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不仅应该通过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先行引导机制,充分保障绿色金融市场的运行,还应该通过财税激励政策加速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业的投资。探索运用再贷款、财政贴息、担保机制、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再贷款可以支持绿色金融,通过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可以考核激励银行增加绿色信贷。地方政府建立对绿色项目的贴息、担保、税收补贴等机制,也会加大激励的力度和覆盖范围,对绿色项目中的低碳、零碳投资提供特殊的激励,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的积极性。

王鹏说:“西部地区环保企业有望在政府重视下,获得更多的支持力度,商业银行贷款资金也会向这些企业流入。中西部地区环保企业相对较少,且政府对环保企业扶持力度较强,会吸引东部企业流入中西部,以提升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缓解东部地区环保企业的竞争压力。”

民间投资

尚需政策引导

在助推“30·60”目标实现上,市场化的PE/VC机构也有很大的空间,并将起到重要作用。

金花生商学院联合创始人、私募基金经理宣继游表示,建立绿色金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等。目前相关政策已经释放积极引导绿色金融构建的信号,绿色银行、生态银行先行,包括PE/VC机构在内的民间投资都将在引导中大量进入,而目前各方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具体项目资产证券化道路上,最终可能以绿色债券为主导,目前已在部分地方被试点。绿色债券或成为这波绿色金融的先锋型指标。

金融科技专家、阿里MVP马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30·60”目标至少需要上百万亿元的资金支持。面对如此之大的投资额,公共财政不可能完全覆盖,因此政策导向非常重要。而在资金引入过程中,市场化的民间资本占据重要位置,它们将加快进入节能减排智能制造业、新能源技术、绿色环保工程建筑等领域。

马超认为,无论是信托、债券还是股权投资都应该制订统一的绿色金融认定标准,对于符合标准的产品给予税收的减免及收益的补贴,这也是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

“有关部门在制订绿色金融标准时,也要考虑到节能增效项目对于碳中和目标的巨大作用,将投资向这些节能增效的项目进行引导,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向碳中和方向流入,适当地给予优惠政策。”马超说。

中投协咨询委产融平台绿创中心副主任郭海飞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开发银行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累计已经超过500亿元,使更多的资金可以投放到低碳环保的绿色产业,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央行对绿色金融也有相关的再贴息、再贷款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投入绿色金融产业,激励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投入绿色项目当中。

直接融资比重

将快速提高

“绿色金融当中的直接融资规模增速我认为暂时难以估计,因为需求资金规模百万亿元的估计本身难以确定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字,而且实现‘30·60’目标的资金构成,政府投入、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增速也会不同。”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如是说。

随着实现“30·60”目标工作的持续推进,直接融资方式受到了多方高度重视。郑磊表示,从实现“30·60”目标整体的资金需求中,可以粗略估计出,未来的资金来源将分为政府投入、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三块,这三块的比例大概分为2:4:4,其中,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会有所微调,而现在的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和间接融资为主。

在直接融资增速方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为实现“30·60”目标,预计绿色直接融资规模会保持较快的增长。

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的建议方面,娄飞鹏认为,扩大绿色直接融资规模是我国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在扩大绿色直接融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比如受债券市场分割的影响,绿色债券认定标准不统一,信息披露也不统一,需要围绕这些进行改革,统一标准以推动绿色债券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绿色债券评级标准,也需要结合国际经验开发更具有针对性的评级模型。

王鹏认为,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目前绿色金融的增长速度相对比较有限,虽然对绿色产业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是整体规模不是特别大,同时,绿色金融的参与方式和机构的参与积极性相对来说比较低,参与机构主要是银行居多,参与形式更多的是有关信贷的方法。产品创新力度也不够,包括债券、基金、股权等,直接融资的比例相对来说非常的有限,风险也相对较高。

关键词: 实现 30 60 达峰 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