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领导赴碧水源开展专题调研

4月8日,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水旱灾害防御司、三峡工程管理司领导带队组成联合学习调研组,赴高科技环保企业碧水源,围绕节水优先、污水资源化利用、保障饮水安全健康等相关创新膜技术进行专题调研。

此次水利部三个司局党支部联合走进碧水源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贯彻落实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的要求,跳出水利系统看水利,“强理论武装、促能力建设”,推动新时期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碧水源创新膜技术展示中心,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向水利部调研组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为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保卫战和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的有益探索,为解决水脏、水少和饮水安全健康三大问题的整体方案。展示了自主创新研发的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以及MBR膜生物反应器、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ICWT)、海水淡化系统、家用纳滤净水机、惠民水站等膜集成设备的模型和实物。

在参观中,双方还围绕我国水环境现状、国内外行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伴随着近十几年来中国水处理膜产业的高速增长期,国内膜产品和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曾经的“奢侈品”已变成好用、不贵的技术。碧水源核心膜技术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是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和供水、净水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和“国之重器”。

污水资源化利用,既解决了水污染的问题,又解决了水资源少的问题,是用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瓶颈上的两把“锁”。水利部调研组来到碧水源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的典型示范工程——翠湖新水源厂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膜技术应用成效。位于海淀区北部的翠湖新水源厂,是北京第一家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水厂,每年可处理污水730万m³,为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补充高品质再生水(地表Ⅲ类水)超过70万m³。水利部调研组详细了解了新水源厂的处理工艺、运营成本、出水水质,并赴翠湖湿地公园实地感受了水厂的补水情况以及湿地修复后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情况。

水利部调研组在参观交流中充分肯定了碧水源在突破水处理膜技术“卡脖子”关键技术方面的成果,鼓励碧水源紧抓国家战略机遇,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调研组认为,污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我国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国家水安全的有效途径。碧水源双膜新水源技术让污水成为洁净新水源,为新时期节水工作开辟了新的空间,为加快解决华北地区及其他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新水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调研组指出,水资源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生产发展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对水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碧水源纳滤净水技术有助于提升水资源供给的保障标准、保障能力和保障质量,应用前景广阔。农村供水惠民水站,对于实施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改造、畅通供水网络的“毛细血管”,很有价值。碧水源通过自主研发的纳滤净水机,突破传统净水技术节水难题,实现从安全饮水到健康饮水的转变,致力于打造我国净水节水标杆企业和水效领跑企业,值得推广。

关键词: 水利部 领导 碧水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