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持续提速!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即,围绕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的重要机遇,湖北将推动组建绿色低碳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规划建设长江国际产业园。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我国持续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陆续展开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进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构建。此外,近期生态环境部出台多项政策,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顶层设计,给市场建设提速。国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从而促进能源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制度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构建

5月17日,生态环境部编制印发《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交易管理》)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以下简称《结算管理》)。三项政策的印发有助于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保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秩序,也为全面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较于《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结算管理》取消了交易时间、涨跌幅限制、风险准备金制度等具体量化指标,将标准的制定下放至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

对此,国家能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能源市场分析研究部副主任姜大霖认为,交易时间、涨跌幅限制、风险准备金制度等具体量化指标属于具体的市场行为,本身由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制定更加合理。例如对于北京碳交易市场试点,《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规则配套细则(试行)》规定了涨跌幅限制制度、最大持仓量限制制度,并在《北京环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诚信保证金制度。对于上海碳市场交易试点,《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采取涨跌幅限制制度、配额最大持有量限制制度、大户报告制度、风险警示制度和风险准备金制度。

关键词: 全国 排放 交易市场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