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担风雨 向险处践初心
7月18日下午18时起,一场持续性罕见强降雨突袭郑州,仅6个小时,郑州市累积平均降水量达到449毫米。水库告急、隧道积水、地铁乘客被困、城市交通几近瘫痪……暴雨洪水肆虐下的郑州多地陷入一片汪洋。河南告急!
安徽消防救援总队紧急驰援,连续奋战15天,消防指战员搜救疏散、排涝清淤,消杀防疫,转战郑州、卫辉等救灾第一线。截至3日15时,安徽增援总队共参加抗洪抢险行动135起,出动人员2204人次、救援车辆437台次,舟艇171艘次,营救被困群众697人,转移遇险群众3373人,排水排涝226万吨,清淤排障80平方米,转运物资1.5吨,场地消杀5000平方米,转移电动自行车500余辆。
星夜驰援硬“鳞”集结奔赴灾区
“迅速集结!”7月20日晚8时,安徽消防救援总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应急响应机制,先后分三批调派合肥、阜阳、蚌埠、滁州、宿州、亳州、淮北、淮南、芜湖、安庆等10个支队,共计95辆消防车、492名指战员、44艘舟艇、29台泵、5台龙吸水、3台远程供水、2台大功率排涝车驰援河南。
“这是一场抢险攻坚战,又是一次救灾持久战,要把最好的装备、最强的力量投入河南一线!”总队调集各类消防车95辆,包含液压大流量排涝车、远程供水系统、通信指挥车、水罐消防车、卫勤车、饮食保障车、宿营车等15类;调集冲锋舟、浮挺泵、救生抛投器等各类水域救援装备物资7924余件(套)。为提升救援能力,加速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总队还紧急采购龙吸水排涝车辆5辆,消防舟艇30艘,联勤保障大功率排涝车辆2辆、排涝机器人2套,为队伍提供救援利器。
“向河南进发!”21日3时许,援豫抗洪抢险救援队伍接到出动命令,在丁鹏副总队长的领导指挥下,连夜奔袭、有序开进。下午3点30分许,总队增援力量抵达郑州市金水区集结地,迅速组建前方指挥部,成立6个工作组,火速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李斌总队长、孙建成政委第一时间连线前方指挥部,指导救援工作。
分秒必争风雨中的生命“摆渡人”
“打起背包就出发,放下背包就战斗!”到达灾区后,面对道路塌陷、交通瘫痪、通信中断的极端条件,援豫队伍迅速投入战斗,奔赴河南省委党校、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原科技学院等45个救援点,编队作战,指战员们徒步涉水前进,全力营救人员、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清障排涝,成为风雨中坚守的生命“摆渡人”。
在郑州轻工业大学,连续强降雨导致地下车库被淹,配电房受损,校园停水停电72小时,暑期留校的1514名师生被困校内。22日凌晨,滁州支队到达后连夜投入战斗,在大雨低温的环境下,消防员深入车库积水深处,摸索着将抽水泵固定。“险情未除,仍有许多群众等待救援,我们等不起!”经过多次水中侦查和调整,抽水泵稳稳地被固定在地下作业平台上,排涝作业随即展开。
救援在持续,生命就有希望!郑州市招商银行大厦地下停车库积水严重,面积达1.2万平方米,经过合肥支队连续40多小时的排涝,停车场水位下降了1.6米。23日下午3时40分,消防员在持续搜救中终于找到一名失联了三天四夜的男子,并迅速送往医院。这一成功救援极大地振奋了队员的信心和士气!
22日至23日,河南省省委党校周边小区积水非常严重,最深处有3米深,附近地下电缆、光纤设施全部被淹没无法抢修,连续3天断水断电,上千名群众被困。他们中有老人、孩子,有孕妇也有急需就医的病人,救援转移刻不容缓。总队前指迅速整合力量,成立7个救援分队,分片作战,搜救疏散。
“别怕,有我们在,马上救大家出去!”面对部分情绪激动的群众,指战员耐心为其疏导。由于积水面积大,地形复杂,经常有水下障碍物阻挡救援船艇前进。指战员采取前面派人探路、中间人员扶船、其他人员徒步背负被困群众的方法,梯次推进、同步作业。一双双小心翼翼地托举、一个个温柔暖心的怀抱、一个个宽厚坚实的肩膀,给了被困群众最大的安全感。
“要加快速度,咱们以车换艇,把吃水深的运兵车开过来!”眼看群众聚集越来越多,蚌埠支队将装满各种器材装备的运兵车清空,用卡车转移群众。在波涛汹涌的洪峰里,一辆挂有“火焰蓝来了”横幅的运兵车劈波斩浪,朝着等待救援的群众奔涌而去。“太考验驾驶技术了!像在走钢丝绳!太快太慢都不行!”驾驶员冯小森虽然是一名拥有着十年行驶的零事故的“老司机”,但在这么汹涌的洪水里开车还是头一次,按照低档位高转速、寻找路牙石、途中不熄火、避浪稍加速的方法成功避开危险,为群众开辟出了一条最短撤离路线,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
持续排涝坚守在烈日酷暑下
雨已停,水未退!24日开始,郑州持续高温,在新鑫花园、金成广场、正宏城等60多个排涝点作业的消防员顶着烈日酷暑,忍受着机器轰鸣的噪音,持续作战。
排涝作业异常艰苦,由于灾后生活污水泛滥、动物尸体漂浮,积水处充斥着刺鼻的恶臭味,水质污染严重,指战员们穿着连体胶衣,佩戴医用手套涉水安置设备、清理垃圾、帮助群众转移物资。酷暑中,他们的战斗服早已湿透,汗珠不住地渗出,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到了夜间,蚊虫肆虐,机器轰鸣,指战员要不间断整理排水线路、巡视管线、清理堵塞水泵的垃圾。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一名指战员退缩。随着积水不断排出,大家的内心都充满了喜悦,因为——“老百姓期盼的事,再难也要干。”这句话不仅被印成条幅,贴在安徽消防增援河南的消防车上,更刻在每一名消防指战员的内心。
头顶骄阳、脚踩污水,日夜不停、连续作战的努力终有收获。7月30日,总队70个作业点排涝全部完成,居民社区、学校医院的地下车库逐一清理干净,供电恢复正常,群众自发地欢送起排涝作业队伍,为安徽消防竖起大拇指:“安徽消防员,真中!”
转战卫辉洪水不退我们不走
郑州救援刚刚平稳,卫辉又传险情,连续降雨致使城区大面积积水,群众急需救援,安徽消防救援队伍再次开拔。7月28日,总队前突分队抵达卫辉后,对阳光华府、电商大厦开展排水排涝作业。
一名受灾的女生找到消防员,一再询问什么时候能排完水,家园被淹的担忧让她不断的哭泣。消防员坚定地安慰她:“你放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水不排完我们绝不走!”
卫辉市中心区域道路水位高,积水混浊,目视无法侦查。指战员们就用撬棍沿路边敲击,探听金属回声,再用手确定下水口盖开启方向,终于找到21个下水口,并根据积水分布情况选定6个下水口破拆排涝。
在卫河大堤下的城中村,部分区域地势平缓,积水分散水位较浅,达不到排水设备所需的液面,指战员们跳进污水中,就地挖坑埋管,保障设备运行。
为了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秩序,各个作业点的救援队采取“机器不停、人员轮换”的战术措施,24小时不间断开展抽水排涝。坚持“一组、一备、一轮换”,昼夜作战。截至8月3日,卫辉市中心、卫河大堤等20多个排涝点任务全部完成,共排水172万吨,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全面恢复。
创新战法救援一线凸显安徽力量
郑州暴雨造成城市洪水灌注,形成区域面积大、地下建筑结构复杂、排涝作业距离长的地下洪涝区。面对如此体量的城市大型建筑内涝灾害,消防员们面临经验少、现有装备不足,且无法直接通过竖向管井直接排水等困境。
“不要急,肯定有办法!”安徽消防指战员们互相鼓励、迎难而上。在郑州市金成广场,由于合肥消防提出破窗凿地、双重贯通的大胆战术构想。通过地下一层车库顶上的采光窗,直接打通负一层楼板,实现上下贯通,将吸水设备垂直深入地下二层入井抽吸。截至27日18时,参战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耗时80个小时,排水8.1万吨,完成小区排涝任务。
在正弘城地下车库,滁州支队面对地下负18米的落差且通风口被钢条完全封盖的情况下,排涝分队采取破拆盖口、精确测量、垂直吊升吸水管和横向牵引相结合的方法,将重200公斤的吸水泵(双泵)精准吊放到负三层排水口,有效发挥了远程供系统的作用。
在郑州市地铁4号线中央商务区站G1至众意西路地铁站,针对地铁深度超过水泵扬程问题,蚌埠支队采取了分级抽排的方式进行排水,指战员在地铁最底层最深处设置排水点,从最底端将水抽到中段的集水点,再集中抽排至地面,顺利完成地铁排涝任务。
在救援行动以来,各参战支队结合战斗实际,大胆创新、小心实施,创造出中继蓄水长距离垂直排涝法、长距离接力排涝法、多点位综合排涝法、输水水带综合保障法等多个新战法,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战斗作风赢得了其他总队和社会救援力量的肯定,为帮助当地政府和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贡献了安徽消防的智慧和力量。
大爱倾城火焰蓝成为安心底色
7月23日上午,正在疏散转移郑州市中原科技学院学生的安徽消防员,看到从积水中踉跄走来的少年,迅速上前救助。见到消防员的那一刻,这名17岁少年再也坚持不住,抱着消防员大哭起来,宣泄着5天来被洪水围困的恐惧和委屈。消防员紧紧抱住他说“别着急,没事,没事,跟着我们走!”据少年介绍,他因暴雨交通延误,滞留郑州,已经在这里“漂”了5天,急切想要回家。见到少年脚上仅有一只拖鞋,消防员们给他找来了一双干净的鞋子,并提供食物让他补充体力,将他送上回家的路。
在每个救援现场,像少年这样感到无助、焦虑、害怕,需要找到依靠,需要得到援助的人,还有很多,一线指战员用实际行动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
淮北支队紧急转运一名发烧3天的幼儿,用卫星电话帮助一名来郑州看病的女子联系上了家人。宿州支队在齐胸深的洪水中发现一家四口抱着护栏艰难前行。为了护送一双儿女逃生,父母用轮胎自制漂浮物载运他们,早已精疲力尽,消防员立即跳入水中托举这送上橡皮艇。亳州支队在运送被困群众时,一名男子四肢无力地瘫坐在地上,指战员发现该男子低血糖且有擦伤,随队医务保障人员迅速为其处理伤口并送上食物与水,补充体力。在阜外华中医院就医点,一名2岁女童看着消防员就餐,得知孩子和家人在医院看病,已两天没有正常吃饭,消防员将自己的饭菜送到母女的手中。
党旗飘扬争当陈陆式消防指战员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安徽援豫防汛救援队成立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号召增援队伍争当陈陆式消防指战员,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在防汛救灾一线。
“我来自英雄的队伍,和陈陆同志一起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在救援中我要像他一样敢打头阵、勇当先锋。”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三站三级消防长胡林在救援中总是冲锋在前。7月22日,胡林接到永顺和园群众寻找失联老人的请求,他立即带领1艘舟艇、7名指战员在附近水域展开搜寻,经过4小时不间断搜索,成功找寻到两位失联多日的老人,并安全送到家属身边,顾不上群众感谢,他便转过身投入到下一场救援中。
正在河南老家休假的淮北支队三级消防士周晋文,听闻增援命令,立即向在郑州增援的淮北支队临时党支部发送了请战书。获得同意后,他火速驾车与队伍汇合,并要求到灾情最严重、最危险的地方去。
聂明和董亚楠,是安徽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对亲兄弟,分别来自蚌埠支队和阜阳支队。由于任务紧急,事前都不知彼此参加增援任务的聂明和董亚楠,在安徽界首集合点不期而遇,这是兄弟俩19年春节至今唯一的一次见面。面对来之不易的短暂相聚,两人来不及给予彼此更多的问候。“加油!”“注意安全!”互相鼓励过后,两人随即转身回到各自队伍,共同向河南抗洪一线进发。聂明是全省训练业务骨干、优秀作战指挥人才,本次救援任务担任蚌埠支队抗洪抢险分队副队长。在河南省委党校搜救点,他连续作战12个小时,组织转移营救100多人。董亚楠被总队抽调到前指遂行政工组担任组长。增援期间,他带领遂行政工组成员紧跟救援任务进程,组织开展各类教育鼓动活动40余次,有力鼓舞了队伍士气。
豫皖同心感动与温暖无处不在
7月27日,金成时代广场排涝任务结束,当天,一群可爱的孩子,挥舞着小红旗,非常认真地来到消防员叔叔面前唱起了《听我说谢谢你》,甜甜的微笑和歌声,让疲惫作业50多个小时的消防员感动不已,瞬间被治愈。当安徽合肥消防救援车队离开时,小区业主们自发前来夹道欢送,欢呼着表示感谢。
这样令人感动的场景出现在每个救援现场。在排涝期间,合肥支队消防员说:“我都不敢出去买东西”“群众太热情了,怕付不上钱!”亳州支队消防员在郑州一餐馆点餐时,餐馆老板竟偷偷将现金塞进消防员的外卖。被消防员发现后,老板说:“我也当过兵!感谢你们!”滁州支队消防员一觉醒来后,发现营地路口多了一个小黑板和一些食物。小黑板上写着群众对过往行人的提醒:“他们在休息,请绕行”。阜阳消防员在排涝间歇去超市买水被群众婉拒扫码收款,指战员只得把现金放在收银台,并留下了纸条。“‘皖’众一心,‘豫’你同行,患难与共、守望相助,豫皖一家亲!”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类似这样温情的故事,最近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来自安徽的消防指战员们将河南同胞时刻放在心头,老乡们将消防员牢牢记在脑海。在这场罕见的抗洪救灾中,火焰蓝、救援橙、蓝朋友,这些名词和背后的一个个动人瞬间已架起一座连接安徽消防和河南人民的心灵桥梁。若干年后,这段往事仍将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安徽消防指战员不惜牺牲一切地赴汤蹈火,英勇无畏地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