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红色经典)半个多世纪 打磨一首曲子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 2021-08-09 10:46:51
如果说有一首曲子值得铭记,我想应该是历时54年才打磨完成的《红旗颂》。
1965年,吕其明临危受命,创作供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所用序曲。
接到任务的他,心里既激动又忐忑。为了创作好这首序曲,吕其明七天七夜没睡好,在构思和创作过程中,他将对祖国、对党的深情投入其中,最终完成了该曲的创作,取名《红旗颂》。这首曲子不负众望,在音乐节开幕式上一举获得成功。
而后,许多大场合都会奏响《红旗颂》的旋律,可是吕其明越听越觉得意犹未尽,总觉得这首曲子“功力尚浅”。有了这个想法后,他花了10年时间反复推敲、不断修改,力求创作出最完美的旋律。这期间,他一直试图寻找表现“红旗”主题的切入点,可是改出来的曲调总是不合心意。后来他改变思路,想到一个灵感就填充进去,可遗憾的是,有些旋律要么和原曲调不够相称,要么不够铿锵有力。
一直到2019年,《红旗颂》前后修改上千遍,曲稿堆了30厘米高,而当时已获得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终身成就奖的吕其明还在不停歇地创作,即使该曲已经先后获得许多荣誉,也不能阻止他精益求精的脚步。因为在他看来,《红旗颂》是一首赞美红旗与祖国的颂歌,亦是第一部以红旗为主题的序曲,值得倾注心血不断地打磨。
吕其明沉湎于创作废寝忘食,一位音乐界朋友探望他,谈起这首曲子时说,曲调让人想到了那些慷慨赴死的革命先烈,旋律激昂澎湃,如泣如诉又充满活力,不过可以试着将演奏乐器进行调整,呈现出画面感和层次感。朋友的话让吕其明豁然开朗,他随即将小号、双簧管、大提琴的演奏节奏进行调整,结果令其非常满意。于是,这首打磨54年的《红旗颂》终于完全定稿,成为当今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最为著名、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序曲。
一首曲子,吕其明不惜用54年的时间去打磨,他对事业的执著赢得了大家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