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台风“卢碧”)泉州市 : 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4915人

 连日来,福建省泉州市各级、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和部门预案,分兵把守,落实落细各项防范措施,全力打好第9号台风“卢碧”防范主动仗。

14840名责任人到位

泉州市先后组织5次会商研判,召开3次全市视频部署会议,泉州市防指8月4日17时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Ⅲ级,5日10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二级橙色预警。市、县两级各相关单位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水库、山围塘、堤防、地灾点、市政易涝点等共14840名防汛责任人全部到位,持续开展指挥调度、巡查排险等防范工作。8月2日,泉州市委书记王永礼通过视频、电话连线惠安县,了解水雨情和防御措施落实情况。8月4日下午,王永礼、市长蔡战胜分别前往晋江、石狮实地检查指导台风防御工作。

晋江市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严格按照防台风应急响应坐镇指挥,各类防汛责任人1971人全员上岗到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全部下沉到村(社区)部署落实。

晋江市政府督查室、市防汛办对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人上岗情况、值班工作、防台风工作部署等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形成防汛防台风督导专报,切实督促乡镇(街道)把防御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8月5日上午,泉州市永春县县长带领县政府办、县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入东关镇检查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检查组一行先后检查了避灾点的储备物资和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查看了内碧村高陡边坡危险区域附近群众生活及龙门滩四级水库防汛调度指挥等工作,详细了解防汛防台风责任制、度汛措施等落实情况。检查组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加强值班值守,加强巡查监测,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准备,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停工停航转移险区群众

船进港、人上岸,泉州全市86艘海上作业渔船全部进港避风,船上人员全部上岸,养殖渔排上174人全部撤离上岸,相关单位加强人员管控,严防船上人员擅自返回。

晋江市当前处于伏渔期,全市海上作业渔船全部在港停靠,乡镇船舶等重点管控船已进一步落实防御措施。沿海镇养殖场渔排作业人员45人已于8月4日18时前全部撤离上岸。陆上方面,对居住在危险区域的1024名群众进行全面组织动员,并于8月4日24时前全部转移并妥善安置。

泉州全市65个港口码头和滨海景区景点、离岛离岸旅游景点全部关闭,3条沿海客渡运航线全部停航,919个沿海在建工地、海上施工作业平台全部停工。

截至8月4日18时,晋江市关停港口码头和滨海旅游景区景点18处,游客已全部劝离、疏散;关闭涉海工程73个;高空作业一律停止,按规范做好塔吊等设施的安全加固,并及时撤离了全部施工人员。

截至8月5日,泉州全市累计下沉干部19234人进村入户指导防汛防台风工作,累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4915人。

晋江市相关镇街安排专人对全市12处地质灾害点、24处高陡边坡进行巡查值守,设置警示标志,地灾危险区域受影响群众已被全部转移并妥善安置。3支应急抢险队伍共计45人,已提前预置到市区主要易积水点,可第一时间投入应急抢排工作。

从8月3日15时起,泉港区防指启动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并维持防暴雨Ⅳ级应急响应。据统计,截至8月5日17时,全区累计下沉干部678人(次);转移危房、地质灾害、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人员188人,撤离渔船、渔排等作业人员111人。

8422人备勤待命

泉州市动员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救援力量和民兵组织等共8422人备勤待命,提前预置移动式抽排水装备、抢险救援器材到易涝、易灾区域,加强联排联调与巡查值守,确保遇有突发险情,能迅速果断处置。

晋江市镇街基层干部1671人进入临战状态,随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各级各类防汛抢险队伍集结待命,抢险物资全面储备到位,可确保紧急情况随时拉得出、调得到。

全市有454个避灾安置场所,一旦响应启动,可随时投入使用。

截至8月6日8时,泉州市惠安县共下沉干部1815人,转移人员共269人。强降雨期间,该县应急管理局完善预案,备足抢险队伍和物资,把预防为主作为重中之重。统筹各镇救援队伍,配齐配足救援物资装备。调度统计县域内抢险物资、装备储备情况,摸清底数,督促各部门特别是乡镇补足、补齐防汛物资装备器材。强化值班值守,加密点对点预警,提前指导降雨量较大的镇、村(社区)做好巡查、排水和人员转移等防范工作。该县231支防汛抢险队伍,共3225人已集结待命,县级储备防汛物资充足,各级物资管理人员执行24小时值班,保证随时应急调用。

惠安县防汛办强化值班值守,加密点对点预警,提前指导降雨量较大的镇、村(社区)做好巡查、排水和人员转移等防范工作。县应急管理、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

截至8月6日8时,该县防汛办点对点预警乡镇53次,全县转移群众269人,出动抢险人员119人次,排除道路积水隐患62处。

关键词: 应对 台风 卢碧 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