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灵运:笃志前行,做地震长期预测的奉献者
“针对你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岗位需求,你可以加深这方面的研究。”早上刚进办公室,季灵运就遇上了前来请教课题申请有关事项的同事苏利娜。季灵运结合当前陕西省开展地壳形变研究的迫切需求和全省“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现实需要,从专业方向出发,为苏利娜申请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提供了细致的指导。
8月13日,记者见到季灵运时,他正在热心帮助同事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此时,他从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来陕西省地震局刚挂职一个月,担任局长助理。自2007年加入地震系统,14年来季灵运一直坚守在地震预测业务和地震科学研究一线,直面地震业务需求和科学难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课题十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2020年,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地震局授予“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大胆创新——
借助先进技术提升预测水平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如何做好地震预测工作,是季灵运一直在探索的事情。除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认真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外,季灵运还积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开展地震长期预测科研攻关。
季灵运告诉记者:“断裂运动阶段的判定是目前制约地震长期预测准确性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发震地点的精确判定更是突出的技术瓶颈难题。”
为从擅长的大地测量领域寻找突破口,季灵运翻阅数百篇国内外文献资料,将块体运动、断层运动相关的先进技术方法在鲜水河断裂、阿尔金断裂开展实验应用,终于建立起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开展地震长期预测的技术方法体系。该体系先从较大空间尺度的块体相对运动入手,定量判定断裂在块体边界的构造作用,再从较小空间尺度的断层运动分析,定量判定断裂的分段地震危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震长期预测的科学水平。
“该项工作成果已经应用于全国地震形势跟踪研判中,并在全国长期地震危险区和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确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季灵运说。
勇担重任——
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2017年,中国地震局作出了传统业务现代化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第二监测中心承担了从传统大地测量向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拓展的任务,季灵运被委任为任务负责人。
“目前,新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飞速发展,已经引起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革命性进步,但在地震行业应用比较缓慢。事实上,新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大地测量技术空间分辨率不高的缺陷,并且成本低、速度快、精度高,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传统的地震监测工作与新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接轨。”季灵运介绍。
该项任务直面地震监测预报传统业务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季灵运深刻认识到此项任务的重大意义。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他科学统筹,带领项目组成员放弃了节假日,一头扎进工作里。白天干不完,晚上他继续干,实验室里干不完,他把任务带回家继续干。他要求项目进展不但要“快”,还要“稳”,不但讲求效率,还要讲求质量。这项任务历时3年完成,实现了大范围、广域地壳形变信息的快速获取,精细刻画断层面的运动特征,极大地推动了大地测量技术在地震行业的应用。
同时,季灵运特别重视地震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他深知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通过自己的专长逐步打造出了一支新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业务化攻关团队。他带领该团队利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中国大陆部分地区开展了大面积地壳形变监测,通过处理数万景雷达影像数据,准确获取了青藏高原、鄂尔多斯块体的现今高空间分辨率地壳形变场图像,实现了大范围、广域地壳形变信息的快速获取,改变了青藏高原部分区域监测能力低的现状,推动地震监测预报业务的现代化转型升级。
目前,季灵运已带领新型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业务化攻关团队,对中国大陆多条活动断裂开展了断层现今地壳形变状态监测与研究,构建了全国多条活动断裂断层运动模型,实现了断层孕震阶段的定量判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大陆活动断裂监测难度大、部分断裂活动性未知等问题。
帮扶指导——
当好抗震救灾学术带头人
“最近我们正在编制陕西省震情短临跟踪与会商研判技术方案,但是由于缺少地震样本分析数据,最开始的方案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陕西省地震局预报中心副主任石富强说,“季灵运得知后,帮助我们开拓思路,找突破口。他建议综合考虑与陕西相邻的四川省和甘肃省的地震观测数据,并假设这些地方的地震发生在陕西省,该如何应对,用虚拟情景的方法使得方案更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今年5月26日,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目标要求,季灵运主动联系陕西煤监局和第二监测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一起探讨了地震科技、数据资料在煤矿安全生产及监控方面的运用,并向他们赠送了空间遥感数据图像资料,包括陕西省煤田大范围、全域的地表形变场和部分煤矿的形变专题图。“他们表示我们的图像资料对煤矿安全很有帮助,为识别煤矿采空区、塌陷区等提供了数据资料和依据。”季灵运说。
季灵运拿出陕西省卫星遥感形变图感慨道:“这是我们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产出的部分研究成果,知道要来陕西省地震局挂职后,我专门将图制作出来分发给大家,这也是陕西省地震局同事们关心的部分,希望对陕西的防震减灾工作有所帮助。”
“前不久,他刚刚在局里组织了一期学术沙龙,邀请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何昌荣和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师芸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大家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谈到季灵运对大家的帮助,陕西省地震局陕西地震台助理研究员刘洁赞不绝口。
热心科普——
普及地震应急避险知识
“当地震发生时,同学们不要慌张,用书包护住头部,迅速躲到课桌下,等待地震停止后有序撤离。”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季灵运不仅利用自身专业能力热心帮助同事,详细指导他们研究课题、震情跟踪定向工作任务,还热心地宣传防震科普知识。每年到了全国防灾减灾日,季灵运都会到中小学进行防震减灾主题宣传,通过在课件中播放影音等形式,风趣幽默地向师生讲解地震常识、地震应急避险技能、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地震来临自救互救等知识。
“掌握必要的地震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增强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大家能够在地震来临时不慌乱,通过科学逃生和自救尽可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季灵运说。
6月4日,季灵运接到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的邀请,为该队全体职工开办地震与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季灵运从重特大地震灾害本身入手,详细介绍了防震减灾工作历程,科普了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地震的能量大小如何计算,以及历年来全球范围内地震灾害发生的概况和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同时为该队职工着重介绍了地震应急与紧急避险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地震应急物品准备、地震应急防护措施以及如何躲避地震次生灾害等知识。
“季灵运由浅入深的讲解,使我们在掌握防震知识的同时,也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增强了应对自然灾害的意识。”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王宏宇说。
记者手记
一片热忱迎难而上
“我的资质普通,精力有限,只能长期一心一意盯着预测不放了!”在采访中,当谈及地震预测预警相关的话题时,季灵运像是换了一个人,讲起其中理论知识停不下来。记者感受到他想要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全心全意做奉献的热忱,这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敬业态度正是地震人不断求索的精神写照。也正是由于每位地震工作者迎难而上、坚定前行,必将交出一季灵运在野外科考份不负人民、不负使命的答卷。
季灵运(中)和团队成员讨论陕西省地壳形变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