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让“世界非遗”更“侗”听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暑期里,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的实践团队奔赴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以“重走长征路,让‘世界非遗’更‘侗’听”为主题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传承侗族文化,让“世界非遗”更“侗”听

千年“侗”听,非遗“侗”心。为了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侗族世界非遗红色文化,团队拜访了侗琵琶、侗族大歌传承人杨团花老师,在杨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学习了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但同学们却能和杨老师一起默契地演绎起侗族大歌。

此外,团队还前往通道县牙屯堡镇文坡村对村党支部书记、十九届人大代表暨侗锦非遗传承人粟田梅老师进行了采访。采访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侗锦的独特魅力以及传承弘扬非遗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通过与两位老师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也结合自身优势,设计出一款通道侗族自治县世界非遗文化项目中英双语宣传册。不仅要呼吁更多人传承,树立文化自信,更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侗族非遗文化输出海外,走出一条红色非遗国际化发展道路。

重温通道转兵,让历史诉说光明未来

通道转兵,中国转运。1934年,历史在湖南通道这里转了一道弯,“通道转兵”这一壮举不仅挽救了红军的命运、也改写了中国共产党的未来。为了重温这段历史,团队来到了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的通道转兵纪念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先后在主题陈列馆、纪念广场、恭城书院等处参观学习。

随后,实践团与纪念馆馆长郑湘进行了亲切交流,双方就纪念馆影像双语传播达成共识,郑馆长也亲自参与到纪念馆中英双语宣传片的录制中。

助学留守儿童,让孩子讲好党史故事

爱心助学,情暖乡村。出发前,实践团得知在当地有不少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便来到兵书阁村锅冲乡小学开展了一堂以“初心忆党史,剪绘赞中国”为主题的党史微课堂。通过听、讲、颂、答、唱等互动互学,带领小朋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认识具有重要意义的党史转折点、时间线,通过剪纸和拼贴画的新颖形式拓宽红色教育形式,鼓励乡村儿童也能赓续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

同时,实践团还将现场的讲解过程录制成红色微党课留存在小学里,供更多的小朋友学习党史。

共建教育基地,让人才培养走深走远

为进一步推进学习交流,巩固实践成果,实践团前往兵书阁村,与通道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旅游局等部门开展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校团委刘婷老师、中英国际学院郜嘉琪老师分别就学校概况、人才培养、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县溪镇镇长陈翔表示,非常感谢上海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走入通道走进乡村,希望大学生们能将这里的文化带出去,以后也可以继续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最后,由上海理工大学为县溪镇授牌“上海理工大学综合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希望在双方的努力下,进一步提升青年大学生红色党性修养、综合劳动素质,打造人才培养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关键词: 廊坊八中地址 北京市供销总社 青岛嘉合航空 东莞市正欣科技有限公司 中南人力资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