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葆蔚:心中有责任 肩上有担当


张葆蔚(右)在安乐镇谢坊村多肉种植基地了解新引入品种的种植情况

“刚才我正协调解决石板桥水库立项等问题。宁化县地处山区,境内没有多年调节水库,缺乏防汛抗旱工程手段,汛期影响防洪安全,旱季威胁供水安全。为有效提升宁化防灾减灾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一定要抢抓当前国家各部委支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机遇,协调加快宁化县石板桥水库的立项实施……”最近,张葆蔚刚正忙于这项关系民生大事的协调工作。

2020年6月,张葆蔚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副县长。此前,他是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干部。挂职一年多来,他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平台优势,转变岗位角色,助推各项工作开展。

张葆蔚说:“被派到宁化县挂职锻炼,我要对得住这份信任,对得住肩上的这份责任,用实际行动将工作做好。”

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明确应急管理部对口支援宁化县,为这座千年古县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刚到宁化县时,张葆蔚连续放弃几个周末的休息时间,进乡镇、入车间、访企业,熟悉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从中寻找工作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发展业态。

“通过和当地群众的接触、沟通,让我感触颇深,我内心总有一种尽快融入他们,尽快用自己所学、所能,为宁化人民出份力的想法。”张葆蔚说。

“宁化县地理位置好,具有中心城市建设新优势。因为处于新发展阶段,宁化县需要培植后发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赋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支持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备了政策支持新优势。”张葆蔚充分调研挖掘宁化县的发展优势。

为此,张葆蔚发挥专业优势,在应急产业中“掘金”。“应急产业是伴随突发事件频发而产生的新经济形态,也是朝阳产业,涵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预防防护、救援处置等相关技术、装备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储备、服务等。”张葆蔚介绍,宁化县着力抢抓应急产业发展契机,加强政策引导、培育产业基地、打造开放平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葆蔚积极与上级对接,争取项目政策支持,打造“红色+安全”的精品教育品牌,探索产政研学合作道路。他积极争取福建省应急管理厅的支持,助力宁化县抢抓机遇同福州大学在应急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积极为宁化应急产业的发展汇聚科研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在福建省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的帮助下,应急产业资本运作团队将目光投到宁化县,意向投资应急预测预警、工程抢险、应急防护装备等产业项目。“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日益增长的应急需求,为应急产业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我们要着力从建立产学研用有效合作机制,围绕产业链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助力宁化应急产业快速发展。”张葆蔚说。

招商引资的牵线人

“有了葆蔚书记的指点,安乐镇跑出了招商引资‘加速度’。”宁化县安乐镇党委书记张嫦珠感慨道。

笋竹业是安乐镇的主导产业,安乐镇是宁化县的竹业大镇,拥有毛竹林面积8万亩,笋竹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5%。一直以来,宁化县没有笋竹深加工企业。为突破笋竹深加工瓶颈,提升笋竹产业附加值,增加笋农收入,张葆蔚辗转多方联系到福建省安益食品有限公司,诚邀对方来宁化考察。经过多轮沟通、洽谈及互访,最终该项目落户安乐镇黄庄村,结束了宁化县无笋竹深加工企业的历史。该项目投产后,企业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可实现安乐镇及周边地区每年5000余吨干湿鲜笋加工量,帮助4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安乐镇黄庄村通过与福建省安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厂房出租协议,每年可为黄庄村集体收入增收约10万元。

张嫦珠说:“葆蔚书记分管部门多,平时很忙,但他还是在各种招商引资场合大力推介安乐‘俞坊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资源,叫响安乐红色、客家、笋竹、花卉、民间工艺等品牌。”

良好的互动是合作的基础,在这背后,凝聚着张葆蔚的努力。在宁化挂职期间,他上下联动,拓展沟通渠道。他一次次前往有关国家部委走访对接,多次带领“风展红旗如画”三明红色宣讲团到应急管理部、水利部、国家广电总局、新华社等单位开展党史故事专题宣讲活动,扩大三明和宁化的知名度。

挂职以来,张葆蔚精准对接,争取项目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应急总医院援建宁化县总医院;为三明市争取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640万元、中央水利救灾资金980万元;争取中国安科院帮助起草对口支援方案(代拟稿);为宁化县争取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经费220万元,工程措施项目经费1000万元;探索推进宁化水权交易工作试点,与中国水权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调国家林草局林场种苗司,对宁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宁化段)建设及优质种子资源地等项目予以政策支持;争取文旅部就宁化长征出发纪念馆建设、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宁化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祖地)建设等给予政策倾斜;争取省市资金支持,续建中水重点中型灌区,完成投资2582万元涉及中沙乡、水茜镇2个乡镇25个行政村5.3万亩农田灌溉;新增总投资4800万元翠郊灌区、安河灌区,为农田灌溉提供有力保障。

民生事业的贴心人

宁化县曾是福建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去年4月,宁化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行列,但在发展中还有许多民生短板亟待补齐。

为此,张葆蔚围绕精准举措下功夫。2020年8月,在调研安乐镇丁坑口溪河道治理工程前期工作中,他与镇村干部、项目设计方一同优化项目设计方案,提升河道行洪安全;实地查看,召集县水利、设计部门相关人员一起想对策、出办法,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安乐应急水源点建设相关事宜,缓解集镇供水紧张难题。

2020年6月,根据县里的安排,张葆蔚挂包治平畲族乡。该乡地处闽赣两省三县交界处,是福建省19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也是革命老区乡镇。土地革命时期,全乡有600余人参军参战,在册烈士170人。

张葆蔚挂包治平畲族乡后,每月深入治平畲族乡一线调研,了解乡情,考察项目,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与乡村干部共同探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帮助治平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助力治平畲族乡加快发展。

“葆蔚书记来了,快进屋坐坐。”“葆蔚书记,听您的建议,我今年多种了1亩甜玉米,现在有膝盖这么高了。”去年8月的一天,张葆蔚刚踏进治平畲族乡邓屋村,村民们就争相和他打招呼。

邓屋村是坐落在公路两旁的村子,交通便利,有村民366户1603人。他走村串户,与村民聊家常、话长短,很快就对邓屋村的情况了然于胸。

张葆蔚深知,通过发展产业才能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邓屋村历来有种植甜玉米的习惯,他动员村“两委”和干部群众大力发展甜玉米种植,培育甜玉米示范种植基地220亩,依托全乡各村村民合作社发展社员种植,共计种植甜玉米2000余亩,年产甜玉米500余万吨。他积极为甜玉米“代言”,帮助销售,现在产品远销江西、广东、湖南等地。仅甜玉米深加工项目,就为20多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岗位。

群众安全的守护人

今年1月初,在治平畲族乡集镇街道调研工作时,细心的张葆蔚发现,当地村民为了便利,拉了许多电线、网线、电话线。这些不规范拉接的线路逐渐包围了治平村、湖背角村和民族学校,楼前屋后“飞线”密布,还与过往车辆发生剐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为此,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和时间节点,开展“空中飞线”专项整治行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治,治平畲族乡集镇街道的“飞线”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如今线直了、街道美观整洁了,过往车辆和行人更安全了。

“葆蔚书记不时地提醒我们,要及时整治,跟踪进度,确保治理到位。”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罗永琰介绍。

初夏正是闽西北地区集中强降雨的主汛期。今年5月下旬,张葆蔚刚从宁化县应急管理局调度强降雨防御工作回到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传来。“泉上镇岩岭水库坝体发生漏水。”他立即和分管县领导、水利局负责人驱车赶赴现场查明原因,并立即拟定了加快泄洪腾空库容、加强监视观测、编制应急度汛方案等应急除险措施。两天后,水库险情解除并安全度汛。汛期过后,张葆蔚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水库除险加固方案和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工作,从根本上消除隐患风险。

为提高抗洪抢险实战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张葆蔚积极争取省防指技术与资金支持,今年6月中旬在宁化县开展了防汛应急抢险救援演练,为全县平安度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张葆蔚 心中 有责任 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