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舌尖上的幸福”,静安区着力提升为老助餐服务能级

餐饮不仅是生活保障,还关乎“舌尖上的幸福”,是衡量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尺度。

社区为老助餐服务作为为老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一直是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静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为老服务工作,加快推进助餐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助餐服务质量,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多样、更加安全”的助餐服务。

新建统一标准体系

把关怀落实到每个细节

静安区的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呈现出设施点位遍布、运行管理规范、供餐类型多样的特点。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完成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91家。今年,已为2.35万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助餐205万客。助餐量已从2016年的每月12.5万客逐步增加到目前的每月32万客,供餐能力达到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的4.6%,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彭浦新村街道作为老式的工人新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5.37万名,占到了户籍人口的42.6%,是一个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为了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彭浦新村街道紧扣社区食堂餐饮服务特点和为老助餐服务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标准化试点工作,4月初,作为全市民政系统首个社区为老助餐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试点项目,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了评估验收。

新建统一标准体系,提高为老助餐服务能级。彭浦新村街道与上海市质量培训中心合作,建立发布了《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引用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44个,结合街道实际新建标准46个,涵盖了社区食堂服务、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各项内容。

汾西路社区长者食堂的工作人员胡先生介绍了关于食品安全、清洗消毒、客人评价等多个标准化试点项目:“我们在工作中都是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来操作。实行下来,老人的好评多了,满意度更高了。”

翻阅意见簿,老人们留下了认可的评价:“这里的服务态度很好,菜也很好,我们吃了很满意,谢谢服务员。”

不仅如此,室内的墙面上悬挂了多面老人和家属赠予的锦旗。胡先生从事为老助餐服务这项工作已经4年了,他说:“主动为老人服务是应该的,在工作中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负责,让更多老年人得到关怀。”

为了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街道内的5家食堂均对照新标准持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统一标识、服装和餐具,将适老化微更新改造融入食堂环境。

上午10点半,老人陆陆续续来彭三社区长者食堂就餐。在食堂里可以看到适老化的助餐用具,提供给手部不太灵活、或是手部力量较弱的老人。

同时,食堂实现了“明厨亮灶”,老人可以在就餐区域的大屏幕上看到后厨操作的视频,整个食品制作过程透明化,能够实时接受老人监督。

更温馨的环境、更优质的菜品、更贴心的服务,吸引着更多老年朋友前来就餐,目前堂吃服务已从每天不到1500客,增加到近3000客。社区食堂还将陆续推出低盐、低油的蒸菜,以满足不同口味的就餐需求。

广覆盖、精细化和个性化

保障助餐服务持续稳定

广覆盖、精细化和个性化,是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多年来受到老人欢迎的关键。静安寺街道早在2006年,就在全市率先启动社区为老助餐服务试点,成立了第一家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服务启动至今,已累计供餐达450万余份,年供餐量从一开始的几万客,到目前年供餐43万客,且供餐需求逐年呈上升趋势。

全覆盖的规模、全年无休的服务,餐饮的供应量非常大。按照“网格化布局、站点式覆盖”要求,静安寺街道共有7个乐龄助餐点,做到每2个居民区(大的1个居民区)有1个乐龄站点,缩小社区为老服务半径,用餐服务覆盖到所有居民区。目前,街道订餐老人近1300人,每日供应早、中、晚三餐,其中早餐以预定包子馒头的形式供应,正餐为一大荤、一小荤、两素一汤。供餐服务365天全年无休,春节、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更有节令餐点为用餐老人过节。

亲民的公益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助餐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街道场地资源紧缺,依托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平台,动员有供餐能力的社区单位参与为老服务,签订供餐协议,同时在一定程度降低了运营成本,将节省的经费补贴到老人身上,让老人更有获得感。

在餐饮的品种和口味上,社区单位提供强大支撑,实现了助餐多样化。在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的平台上,华东医院职工食堂最早成为街道乐龄供餐单位,一直支持至今。街道也不断引入新的社区单位成为助餐后援单位,且不断根据老人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

接下来,静安区民政局将继续挖掘整合资源,扩大服务供给。不断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助餐服务架构,持续拓展社会餐饮和养老机构食堂开展助餐服务,推进白领餐厅内设白发餐桌,推动助老“特色餐”试点和社区长者食堂标准化试点,年内实现供餐能力达到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5%。

关键词: 银座健身卡 上海乐泰胶水 美国展览设计公司 太湖游艇 超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