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林芝支队持续强队伍、强科技、强基础

林芝支队消防员奔赴巴宜区尼西村东线火场     李国焘 摄

一声清脆的哨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西藏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林芝支队巴宜区中队的消防员迅速穿上防火服,认真检查装备,开始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一天的防火巡护。

林芝,地处西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平均海拔31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3.6%,活立木蓄积量达13.6亿立方米,被誉为“生物基因库”“高原氧吧”。林芝风景秀丽,区域内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被誉为“西藏江南”。林芝支队常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林芝支队成立于2002年,转制以来,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要求,坚持深化改革、强化能力提升,在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以青春热血筑起一道安全屏障,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8月的尼洋河上,一场水域救援训练正在进行,快艇飞速划过水面,身着橘红色救援服的林芝支队队员抛出绳索,迅即将“落水者”拉起。每年6月到9月是林芝的汛期,其间,林芝支队每周都会组织2次到3次水域救援训练。

改革转制以来,林芝支队着力强队伍、强科技、强基础,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强化应急管理装备科技支撑。为了弥补综合救援短板,该支队在各中队建设简易水域和地震救援训练场,并积极联系林芝市游泳馆,将其作为游泳训练场。2020年,该支队选派12名干部骨干参加总队水域救援培训,组织22名干部骨干在尼洋河开展了为期15天的水域救援集训,并多次参加驻地地震救援演练和超标准洪水救援演练。

该支队还配备了小型无人机,在人员无法到达的地区,使用小型无人机进行巡查,扩大了巡查范围。该支队针对高原山高坡陡、高海拔的特点,利用直升机开展空中巡逻,实现森林防火巡查全覆盖。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消防员可以乘坐直升机实现空中抵近观察,对火场情况、森林植被类型及扑救路线等进行科学研判,为森林火灾扑救提供信息支撑。为此,该支队日常开展了直升机索滑降、物资空投等科目的训练。

2020年,该支队先后动用25架次直升机开展空中巡护、空中勘察、吊桶洒水等作业,积极探索开展林区停机坪建设、取水点设置、航线开设以及直升机索滑降救援等。

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尤为关键。自2010年以来,该支队已连续10年开展东起察隅、西至松多、南抵朗县、北达八宿的“千里机动防火大宣传”活动,累计行程2万余公里,防火宣传教育遍布林芝市每个自然村。林芝市每年发生的森林火灾起数已从高峰时的每年15起,降至每年3起以下。

用双脚丈量林区

雅鲁藏布江涛澜汹涌,覆盖着白雪的山峰云雾缭绕。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峡深谷中,经常能看到林芝支队消防员巡护的身影。巡护过程中,每名队员需要携装15公斤以上的补给品,徒步行走15公里至20公里。

巴宜区森林消防中队副中队长白玛次仁入职8年,参加过很多次巡护,是个活脱脱的“山里通”,密林中各种路线都烙印在他的脑海中。“巡护是防范火灾、摸清地形、熟悉林相、提高救援成功率的有效途径,再完备的地图,也不如双脚丈量来得真实。”白玛次仁说。

在巡护中,消防员们要对林区开展巡逻管护,对森林消防设施开展检查,对林缘可燃物进行清理,还要记录林区植被覆盖、站杆倒木及腐殖层厚度情况。由于对林区的各类情况了如指掌,当地老百姓笑称消防员是“活地图”。

2020年,林芝支队共携装巡护2543公里,清理林下可燃物50余吨,收缴火种769个,清理野外用火点69处,排查景区安全隐患78处,保障了原始森林的安全。

2020年4月26日,林芝支队接警,一头“鹿”闯进了支队驻地某工厂的厂房。消防员到达现场后,看到这头“鹿”在厂房内横冲直撞、上蹿下跳。消防员仔细查看,发现这头“鹿”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赤斑羚。经仔细研究、明确分工,几名队员同时行动,有的抓腿,有的按头,有的锁扣,很快将赤斑羚控制住。卫生员给赤斑羚做完检查之后并未发现外伤,几名消防员小心翼翼地将赤斑羚抬上卡车,带至原始林区放生。

林芝市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打交道”,对林芝支队消防员来说是家常便饭。2019年以来,该支队先后多次解救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险情面前逆向冲锋

2018年10月17日5时,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派镇加拉村下游发生山体滑坡,导致雅鲁藏布江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

10月18日下午,江水不断上涨,位于堰塞体上游的加拉村有被水淹没的危险。由林芝支队20名消防员组成的救援突击队,携带通信、照明、绳索等救援装备和72小时保障物资,第一时间向加拉村挺进。

上涨的江水淹没了派镇通往加拉村的道路,大家只能在向导带领下翻山绕行。没有路,救援人员就用手扒开荆棘前行;天黑路滑,救援人员就用手电照明,一步一步往前挪。历经近30小时,救援人员才到达加拉村。顾不上休息,队员们立即帮助群众加固帐篷。他们还动用直升机,为群众送来新鲜可口的糌粑。“虽然受灾了,但看到他们,我们就安心多了。”加拉村群众多吉次仁说。

2020年4月14日,巴宜区尼西村附近发生森林火灾,林内腐殖质达10厘米至20厘米厚,极易燃烧,严重威胁附近村庄和318国道加油站安全。火灾发生后,应急管理部持续调度指导灭火工作,紧急调派西藏自治区森林消防总队400人赴火场参加扑救。当日17时50分,林芝支队出动200余人投入战斗。

尼西村火灾大部分火点处于山顶或者半山腰上,平均坡度达70多度。参与救火的指战员们不停穿梭在被烧焦的丛林中,身上的衣服被划破了好几道,脸上、脖子上到处都是伤口,被汗水一浸,火辣辣地疼。

“没事儿,趁着现在风小,赶紧把装备送上去,风大了就麻烦了。”在尼西火场上,巴宜区森林消防中队消防员巴桑旺堆说,因高寒缺氧、长时间高负荷战斗,再加上浓烟熏呛,巴桑旺堆扶着烧黑的树木咳嗽不止。

前线指挥部研判分析火场态势,实施扑打清理和开设隔离带相结合的战术,采取“控线、灭点、清中间”的战法迅速控制火势,综合利用以水灭火、人工作业等多种技术手段打歼灭战,跟进开展余火清理。

4月18日17时,明火被全部扑灭,受威胁的389名群众被安全转移,民爆物品全部被安全转移。当地群众自发向队员们献上了哈达。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森林 消防 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