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火灾防控体系建设小记

创新“三员一队”工作新模式,在全区115个行政村、26个社区成立“红袖标”消防志愿者巡防队,鹰潭市余江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下辖7个镇、5个乡、7个农垦场,近年来城乡快速发展与消防基础设施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基层消防监管力量不足,逐渐成为消防安全治理体系的短板。

为破解这一难题,余江区消防救援大队坚持将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与年度重点工作相结合,全面实现“一镇一村一消防”,城乡灭火救援和消防监管服务均等化,打通防灭火“最后一公里”。

乡镇都设消防所

“老乡,您这里不能住人,一旦店面发生火灾,二层阁楼上的人根本无处可逃。”日前,余江区中童镇消防所执法人员来到该镇永青超市,发现满是货物的超市没有任何防火设施,里面商住一体,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

带队巡查的是中童镇消防所所长严武寿,也是中童镇综合执法大队在编人员。今年以来,严武寿已带领队员开展防火巡查30余次,成功整改隐患200余处。此前,余江区政府印发了《余江区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开展防火工作实施方案》,依托乡镇综合执法大队成立消防所,由乡镇委派一名取得综合执法资格的综合执法大队在编人员担任所长,和乡镇专职队员一起负责辖区火患巡查、消防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

巡查队员发现火灾隐患后,当场填写火灾隐患巡查记录,并进行劝导、纠正,督促相关人员整改火灾隐患,对不能当场整改的,直接移交公安派出所和消防救援机构依法处理。

为防止火灾防控出现“上热下温”的情况,完善公安派出所与相关部门在隐患督促整改工作上的衔接,公安余江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工作的通知》,明确公安派出所在接到隐患告知函后,必须在24小时内到现场检查,根据隐患情况,督促相关人员整改。

目前,永青超市在多部门协调和超市负责人的配合下,经过1个月的整改,成功将住人的隔间用实体墙进行分隔,新设防火门和对外逃生窗口,并在店内安装简易喷淋和智慧烟感装置,在建筑外墙上设置软管卷盘,外挂疏散楼梯。

余江区消防救援大队防火监督员巩政说:“设立消防所,能有效延伸‘防火触角’,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将火灾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上门巡查推动隐患整改

“大爷,在地里干活时抽烟要小心,以免引发山火。”余江区眼镜园区政府专职消防队队员李星强走村入户,一边发放消防宣传单,一边提醒村民。他说:“这是我的家乡,我来做宣传工作,乡亲们有亲切感。”

为破解基层消防监管服务力量不足的难题,余江区政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明确政府专职消防员依规履行火灾隐患巡查、消防安全宣传和便民服务工作职责,按照网格划分,每两人一组,深入片区社会单位、沿街店面和住宅小区,分片包干,上门巡查,通过提示性、指导式、说理式检查,教会群众识别安全风险,自改身边隐患。

余江区消防救援大队邀请全市防火监督业务骨干成立讲师团队,采取远程培训、组织交叉学习、脱产轮训、驻点帮扶等方式,分岗位、分层级、分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考核工作。

“专职消防队队长和骨干成员是我们开展各类培训、考核、选拔工作时关注的重点,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作战指挥素养、队伍管理水平和防火宣传工作能力。”鹰潭市消防救援支队专职办负责人罗小武说。今年,该支队组织鹰潭市专职消防员学习火灾基础理论、消防设施基本原理等业务知识。此外,该支队定期开办专职消防员骨干培训班,开展集中大比武活动,有效提升其业务能力。

今年以来,余江区政府专职消防队伍累计巡查单位900余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1400余处,向区消防救援大队抄告火灾隐患单位42家,培训准消防员1130人,“小火成灾、小火亡人”数量明显下降。

成立“红袖标”巡防队

余江区渡口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该村以“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为目标,紧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依托村委会成立“红袖标”消防志愿者巡防队,明确巡防队员网格化分工,开展村内消防巡查和宣传工作,从村民中挖掘乡村治理力量。

7月2日,余江区范家村6位大爷大妈站在村委会门口,他们右臂上别着醒目的红袖标,认真向锦江镇政府专职消防员学习灭火器的操作方法。

这些大爷大妈都是“红袖标”消防志愿者巡防队队员。

余江区每个乡镇都依托村委会成立了“红袖标”消防志愿者巡防队。巡防队队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村民自愿报名加入,每支队伍中至少有1名党员。挨家挨户走访巡查、掌握片区消防安全工作动态、查找身边的火灾隐患,是“红袖标”消防志愿者巡防队的职责。

关键词: 江西省 鹰潭市 余江区 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