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大融合”统一标准 “大数据”精准画像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难,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主体责任是否落实、落实程度如何的评判标准。”北京市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妍介绍,瞄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过程规范化,顺义区实施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及评估试点项目。该项目围绕融合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化创建、“一企业一标准”清单编制等多项工作,力求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供统一标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顺义区应急管理局联合7家技术支撑单位,聚焦推动主体责任落实、促进风险管控、精准监管等问题,逐一攻关破题。
“大融合” 各项工作有机串联
北京市政府2019年出台的《北京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2020年初,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向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申报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及评估试点项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将其纳入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6次实地调研指导该项目建设。
“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往往存在职责交叉、工作重叠、边界模糊及人员对职责理解不到位等问题。”项目组人员发现,建立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规范化标准并不容易,因各试点企业存在评价体系、工作方法和流程差异,标准规范不同甚至档案资料完全不兼容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在融合上下功夫。李妍介绍:“通过‘大融合’,我们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像串珠子一样串联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制定评判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客观标准。”
通过“大融合”,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在技术服务机构的帮助下,先后在21个行业针对标准化创建、隐患排查、风险源辨识开展8910项条款的融合工作;编制“20+1”行业融合清单(20个重点行业与1个通用行业),建立企业统一的通用标准信息库;梳理10类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增强执法检查规范性、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标准“三张安全管理清单”和企业违法行为、安全隐患、安全风险源“三张问题清单”。
此外,该局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主线,构建“1+8”责任体系(“1”为企业主体责任,“8”为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场所和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日常管理、风险管控和应急救援、法律责任),形成涵盖宣贯培训、调查摸底、整改完善、责任评估、标准化评审、体系运行的“六步工作法”。
“大数据” 量化评估责任落实
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是否到位?行业监管是否及时?属地监管是否有力?这些关键性问题往往难以评价,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决定“用数据说话”。该局委托专业公司建立隐患数据分析关系模型、主体责任落实与评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形成“1套评估机制、6个评估模型、20个行业评估标准”体系,并在210家企业采集10万条主体责任落实数据,形成了企业情况“大数据”。利用这些技术手段,该局对企业、行业、属地、全区进行“画像”。
给企业“画像”,就是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资金保障、场所和设备设施、教育培训、日常管理风险管控和应急救援七大方面,以及企业自查、政府督查、第三方评估三大维度,综合评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试点过程中,项目完成210幅企业“画像”。
给行业“画像”,就是通过“大数据”直观显示20个行业评估分值和190组行业横向对比结果,呈现行业监管责任落实薄弱环节和落实情况趋势变化,并通过“大数据”指导行业查找差距与不足,强弱项、补短板。
给属地“画像”,就是利用“大数据”绘制13个试点属地的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图,通过78组对比数据,对属地进行“优、良、中、差”排名,实现差异化预警与精细化指导。
给全区“画像”,则是在企业、行业、属地“画像”基础上,勾勒全区主体责任落实“四色图”,客观评估行业、属地履职情况,查找安全监管漏洞,科学研判安全发展趋势,为精准监管和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李妍表示,“大数据”分析手段使得过去简单的主观评判转向客观“画像”,从而为精准监管、精准执法提供了依据。
“大闭环” 提升监管效能
“大融合”“大数据”为实现安全监管“大闭环”监督考评提供了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顺义区安委办充分发挥监督、指导、协调作用,推动完善顺义区隐患整改“大闭环”“双督办”管理工作机制。
北京市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张香东表示,“双督办”机制是应急管理部门有效履行综合监管职能的制度性创新。
“双督办”机制下,区安委办每周根据“大数据”研判结果,筛查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生产执法督查检查计划,并鼓励、督促各行业部门、各属地上报重点难点隐患信息,通过建立行业、属地安全隐患协同治理机制,促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从而形成隐患整改“大闭环”。
2021年以来,区安委办累计向行业部门、属地部门下发安全生产执法督查检查隐患督办表108期,督查检查企业4205家,发现并消除隐患2989项;区安委办共接收19个行业部门、29个属地322份月风险研判预警分析报告,并进行备案。此外,顺义区应急管理局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评估与各类督查考核相融合,综合检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与评估效果,建立了工作成效检验考评机制。
该项目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有力激发了企业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内生动力,促进监管部门形成差异化、精细化、系统化的监管新模式。张香东表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及评估试点项目在顺义区的实施,让顺义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又上了一个台阶。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深挖数据资源,推进精准监管与精细化服务,不断总结固化指导性强、可推广可复制的高效监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