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桐:一定要做个好人


天津市蓟州区的许多人,都知道蓟州区蓝天救援队队长刘小桐的电话,一遇到紧急救援的事总会想到他。在当地百姓的眼中,刘小桐是他们的“急救员”。

1995年12月,刘小桐参军入伍。3年后,他光荣退伍返乡。这3年,刘小桐不仅写了入党申请书,还立了1个三等功、受到3次嘉奖、被评为优秀士兵3次。

“站在军营门口,我回望了几眼后,踏上了返乡的归程。”如今已是天津市蓟州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刘小桐回忆说,3年的军旅时光,让他深切地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我想把这简单的5个字兑换成接下来的人生,让生命因有意义而厚实,且有味道。”这5个字被他咀嚼无数次之后,变成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做个好人。

参加户外运动后,他牵头组建公益救援队

2007年,刘小桐迷上了户外运动。一开始,他只是和“驴友”爬爬山,感受征服高山的感觉。一次途中的意外事件,引起了他的思考。在爬山途中,一名男孩意外骨折。大家手忙脚乱,家长更是一筹莫展。

在部队从事过卫生员工作的刘小桐询问了具体情况后,指挥大家就近取材,开始为男孩止血包扎,做简易的固定。刘小桐的做法得到了男孩家长的感谢和队友们的称赞。

“当时我在想,要是遇到比这更严重的危险怎么办?要是在天黑时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要是在没有陪同人员的情况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刘小桐说。

此后不久,刘小桐的身份发生了转变。他不再单单是一名“驴友”,还成为了户外指导员。

刘小桐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登山时,开始指导他们如何规避风险,减少受伤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2011年10月,蓟县的登山爱好者组织一次比赛,为了确保安全,他们请来了北京市蓝天救援队做安全保障。

北京市蓝天救援队的专业能力让刘小桐开了眼。他说:“我的心猛然一动,医生虽然能够救人,但是在危险和陡峭的山地,他们也攀不上去,自己为什么不把曾学过的专业和爱好结合起来帮助更多的人呢?”

从那以后,刘小桐开始和身边几个有志于公益事业的朋友研究蓝天救援队的功能与组建情况。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13年3月,刘小桐牵头成立了蓟县蓝天救援队,他开始和队友们奔向了一场场和生命救援有关的战斗。

刘小桐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的救援场景。河北省遵化市一名68岁的老人登山时失联了,家人打电话打到蓝天救援队求救。刘小桐带着7名队员驾车赶了过去。按照家属提供的路线,刘小桐带着队员开始向山顶挺进。

当日14时左右,他们在一处悬崖之下发现了老人,已经遇难。当晚20时,刘小桐带着队友把老人抬到村口时,老人的弟弟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手里举着一叠钱执意让刘小桐收下。刘小桐拒绝了:“我们组建这支队伍是义务救人,而不是为了赚钱救人。”

蓟州区蓝天救援队从第一次救人开始,一直到现在,全队坚持免费救援,不论他们奔到哪里,走得多远,吃、住、行、购买装备等,全部是队员AA制自行解决,做到了建队时提出的“义务和免费”。

寒冬腊月下水救援,手被冻得接不住碗

救援次数太多了,刘小桐几乎记不清具体次数,也忘了时间,但有些情节和过程却由于艰难而让他记忆深刻。

2020年农历腊月二十九下午,刘小桐正在蓟州区应急管理局值班,突然接到了一个冰面救援的通知。他一边驱车往现场赶,一边急速想着救援办法。

赶到现场,冰面看起来很厚,但是薄脆得很,尤其是到了中午,人踩上去就会塌陷。多年来,刘小桐养成了一个习惯,他的后备箱里始终装着救生衣和绳索等各种救援工具,可眼下冰面救援需要木板来加大受力面,车上并没有。他一边前进,一边寻找,终于在一处墙角找到了一块木板。

到了湖边,刘小桐来不及换衣服,抄起木板就开始向落水者爬去。为了加快速度,他一边用脚蹬,一边向前推木板。等他离落水者还有5米远的时候,冰面变得更加薄脆,往前一步,冰面就哗哗地裂开,他的手上也被碎冰划出了一道道血口子。

落水的年轻人带着哭腔告诉刘小桐,自己已经坚持不住了。刘小桐大声喊道:“明天就过年了,你一定要坚持住,我马上就过去了。”刘小桐把绳子在木板上拴好,然后用力把木板推向了落水者。当落水者爬上木板后,由于全身冻僵,一点爬行的力气也没有了。刘小桐只好一边用脚蹬冰面,一边用力往回拉扯绳子。好在绳子足够长,陆续赶来的队友们在岸上用力拉,才把刘小桐和落水者接连拉到上了岸。

那年除夕夜,刘小桐想起前一天还救过人命,年夜饭吃得格外香。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大年初一,距离那个湖面不远的地方,又有两个人落水了。

大年初一中午,两名男子掉进了冰水里。好在这次刘小桐的装备要比上次齐全,车上装了一个橡皮艇,还有救生圈。接到电话后,刘小桐一边通知队员一边往现场赶。

当天的冰面要比前几天更薄脆,刘小桐和队友一边推着橡皮艇向落水者挺进,一边进行破冰作业。人站在冰上冰会断裂,可要专门要把它砸开辟出一条通道却又无比艰难。

刘小桐浮在冰水中游过去,把救生圈给其中的一名落水者套上,然后把他推到橡皮艇上,让岸上的人开始往回拖。这时,另一个橡皮艇也送了过来,刘小桐把另一个落水者救了上去,然后爬上冰面,拉着绳子爬了回来。回到局里,局长穆金有已经煮好了饺子在等着刘小桐和队友们。穆金有把饺子端给刘小桐时,刘小桐的手冻得抖了半天也接不住碗。

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刘小桐所做的事就是救人,他总把安全留给别人,却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2019年10月,刘小桐接到了一个水库打捞落水者的任务。落水者沉入水下25米深处,而刘小桐是队伍当中唯一考取了30米潜水证的人。那次入水,由于潜水时间太长,他因双肺气肿住进了医院。早在2016年10月,他就因为一次40多分钟的潜水作业引起了肺脓肿,住了一个月的医院,留下了这个病根。他说:“我是队长,我技术好,让我来。”

自刘小桐建立了这支民间公益救援队以来,先后有80名专业救援队员和2600名公益志愿者加入了这支队伍。他们组织开展水域、山地、自然灾害救援服务和各类应急救援讲座等活动2200多次,参与志愿服务28000人次,受益群众约20万人,已成为蓟州区应急救援队伍的有效补充力量。

刘小桐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全国“四个100”先进典型、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火炬手、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优秀退役军人等10多项荣誉称号。

今年7月20日,河南新乡发生洪涝灾害,刘小桐和队伍连夜出发,奔波10个小时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救援。

在那次救援中,刘小桐的手机落在水里泡坏了。他安排好群众到达安全地带后,再次向重灾区挺进时,悄悄对老队友李福海说:“用你的手机给我拍几张照片吧。”刘小桐的话一出口,李福海的眼泪涌了出来。李福海知道,眼前这个精瘦的汉子已经做好了可能牺牲的准备。

刘小桐说:“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我的太奶奶和她的大儿子都是睡在蓟州烈士陵园的烈士。我耳边总能听到‘做个好人’的话!”

记者手记

“就是喜欢”

与刘小桐面对面而坐,记者很难把他和“上得高山下得深渊”的勇士形象对接起来。他更像是一名温文尔雅的暖男,说起话来温和但不失力量感。

刘小桐的队友们谈起对他的评价时,眼神中会流露出由衷的敬佩感。记者每问一件让自己感觉惊心动魄的救援事件时,刘小桐都要问一下他的队友:“这个你们记得清吧?”

刘小桐的眼中、心中只有救人,却忘记了时间、过程、还有细节。问起为什么要成立公益救援队时,他回答:“就是喜欢,总感觉要为百姓做点好事。”刘小桐不善言谈,但他走过的每一段路,脚步都异常坚定。

刘小桐带队驰援河南,转移受灾群众

关键词: 刘小桐 一定 定要 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