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徽章戴起来,先锋模范树起来”

“党员徽章戴起来,先锋模范树起来。”每每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这句话便成为山东省济宁市应急管理局党员的共同心声。“面对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所有党员干部都坚守在防汛一线。我们佩戴党员徽章,心中时刻想着自己的责任担当。黄河济宁段洪峰过境时,我们组成一条人墙防汛大堤,每隔50米派驻一名防汛队员,24小时坚守岗位。”该局防汛抗旱科科长李建军说。

锤炼一批好榜样,带出一支好队伍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该局应急指挥中心二级主任科员尹冲被抽调到疫情防控应急保障组,负责日常工作。那段时间,他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例会,梳理当天的工作,并安排第二天的任务。“连日来,我们时刻处于临战状态,每天就在这种不分昼夜的节奏中度过。”尹冲回忆说。

2020年7月,“90后”曹良刚入职,就被派驻济宁市泗水县北孙徐村,成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组成员。曹良一头扎进北孙徐村,每天走街串巷,注重与村内党员干部和群众走访和谈心交流,以便及时发现、收集问题。他对每一家困难户都了如指掌,并积极谋划帮扶措施。曹良说:“遇到问题必须不等不靠,及时向街道驻村小队和办事处汇报,争取上级支持。刚开始写工作日志比较难,往往干到半夜,现在比原来强多了。”

李建军是从水利部门转隶过来的,一直从事的都是防汛工作,但他认为现在和原来的工作也有很大的不同。他说:“应急管理局的工作就是连轴转,责任更重大了,在全市联动机制下的工作节奏中,大家都把工作往前赶。”

济宁市应急管理局锤炼一批好榜样,带出一支好队伍是有原因的。“自今年8月起,我们在全系统持续开展干部队伍建设‘大学习、大练兵、大提升’活动,计划每年开展一次高质量专题培训班,每月一堂专题辅导,每人一堂精品课,做到有讲义、有课件,逐步建立完善应急管理系统的课件库,为后续业务技能培训做准备。”济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赵才文说。

服务群众有招数,创新工作思路多

济宁市应急管理局刚组建,局党委就盯紧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进,创新提出基层应急救援站建设,启动实施“安全济宁”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全市基层单位“救早、救小、救初期”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两年多来,济宁市政府投资3268万元,撬动社会资金约3.2亿元,建成应急救援站468个,累计开展隐患排查8748次,开展公益宣传1039次,实施救援947次。

近年来,济宁市应急管理局通过压减审批时限、压缩审批流程、推行市县同权等举措,将安全生产许可审批工作时限缩短至原来的四分之一。坚持让群众“少跑腿”“一次办理”的理念,济宁市开展市县同权改革,充分赋予各县(市、区)、各功能区应急管理局市级审批权限,努力构建市县一体化、扁平化的审批体制,更好地服务群众。中石化济宁分公司微山第三加油站距离济宁市审批服务大厅100余公里,该加油站站长吴立群说:“以前每次办理手续需要开车两个多小时进市区,实行市县同权制度以后,在本地就可以办理有关手续了。”

2016年初,济宁市创新实施“素质固安”工程。该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一推就是5年时间。市安委会13个重点成员单位分别牵头,设计开发了13个市级“素质固安”专项工程。截至目前,“素质固安”专项工程项目已有67个,建成主题公园47处、安全生产体验基地46处。“素质固安”专项工程成为济宁市落实安全生产“五进”活动的有力抓手。

济宁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之初,就提出“专业化、技术化、专家化、年轻化”的“四化”建设目标。通过统筹谋划,目前,该局编制有202个,编制数位居全省前列,“四化”人才达到89.9%,平均年龄34.3岁。

安委办实体化运行,是济宁市应对复杂多变的应急综合协调工作的有力举措。该市成立了由市领导任主任的安委会办公室,从监管职责较重的20家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专职人员合署办公,日常工作通过采取安全通报、考核以及约谈等举措,督促有关部门和区县落实应急管理职责。

关键词: 先锋 徽章 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