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健工程”:立体化查患 全方位监管

文化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数持续增加、项目迭代加快、活动范围扩大,使得安全风险增加,管理难度加大。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崂山风景名胜区年均接待游客约400余万人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挑战。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崂山区文旅委)紧密结合崂山风景名胜区和崂山文旅行业特点,组织实施“安全保健工程”,着力解决文旅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怎么干、如何干”的问题,探索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体系有机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推动实现本质安全。

实施保健工程    创新管理模式

何为“安全保健工程”?即借鉴医疗机构“查体、诊断、治疗、康复、保养”的方式,探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立体化、网格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安全保健工程”主要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创新方法手段、摸清风险底数、排查安全隐患的“查体”,厘清隐患类型、确定风险等级、定性定量分析、安全风险评估的“诊断”,研究解决对策、科学制订方案、明确人员责任、狠抓整改落实的“治疗”,提高安全素质、完善工作标准、管控风险隐患、网格动态管理的“康复”,安全文化引领、持续提升改进、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的“保养”等五个工作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狠抓整治落实,实现闭环管理。

2021年6月,崂山区文旅委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引入具有安全评估甲级资质的赛飞特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实施“安全保健工程”。

试点成效显著    彰显“三个创新”

“安全保健工程”试点首先在崂山风景名胜区太清游览区进行,通过试点取得了安全理念、工作模式和监管方式的“三个创新”。

创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牢以游客为中心的“人人为安全、安全为人人”的安全服务宗旨和“以游客为中心、以服务促发展、以安全铸品质”的安全文化理念。通过持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保障好游览区“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安全服务环境。

创新安全工作模式。对“查体”发现的问题,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诊断”,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确定安全职责、风险点、管控措施、隐患排查、记录台账、操作流程“六关联”的“治疗”方案;实施落实管理范围、落实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措施、落实闭环推进“四落实”的“康复保养”措施。探索出旅游交通安全的“前置查验法”“梯次调流法”、景区护林防火的“车建新工作法”等工作方式方法。

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充分发挥安全专家团队作用,出动专家和技术人员80余人次,实地检查指导20余次,提出依法合规的安全对策182条;使用无人机等检查监管设备,立体化查找安全隐患,全方位强化安全监管工作。

夯实三个基础    探索“崂山模式”

夯实隐患排查基础。编制基础类和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明确排查标准和各风险点排查频次。围绕登山步道、景区景点、自然灾害等八大类别,查找出130项风险隐患,分为四个级别进行管控整治,明确隐患排查、分析、整改、验收等各环节流程,形成安全生产隐患闭环管理。

夯实安全管理基础。针对山岳型旅游景区安全特点,编制《景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用于指导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融合创建工作。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各部门、岗位安全职责和责任制考核办法,形成制度汇编,用于明确各工作岗位安全责任,规范工作流程,实施标准化安全管理。

夯实推广实施基础。编制《文旅企事业单位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试行)》和《文旅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一体化建设分类计划》,为在崂山区其他文旅企事业单位推广实施“安全保健工程”奠定了基础。

试点的成功为崂山区“安全保健工程”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崂山区文旅委从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执行落实、坚持防患于未然、紧盯重点领域等四个方面对“安全保健工程”进行全面部署推广。围绕“巩固试点成果,科学制定工作标准”“合理统筹规划,以点带面分步实施”“行业推广运行,安全管理全面提升”“融合数字技术,实现安全智慧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行业良性循环”“梳理工作成果,形成安全标准规范”等六个方面持续提升,不断丰富和扩大“安全保健工程”内涵和外延,探索形成“查体、诊断、治疗、康复、保养”自我循环、螺旋上升、可推广、可复制的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管理“崂山模式”。

关键词: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