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开展智能化建设侧记

减人不减产 减时不减量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开展智能化建设侧记

选煤厂智能巡检手持机

井下辅助运输巷智能巡检机器人

“井下点多面多,安监员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24小时盯在现场。这个AI全视化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控无盲区,延伸了安全监管触角。”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副总工程师张柳说。

原来,该矿的AI全视化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在井下主要运输斜巷、安拆作业集中区等关键岗点安设200余台AI智能视频监控终端及“超脑”,给数十个工作危险区域划上了电子警戒线,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况等进行实时抓拍,并即刻上传至平台进行处理。

人脸识别、视频监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枣矿集团的广泛应用,为这家百年煤企注入了勃勃生机。

把矿工从“4D”岗位解放出来

“一号胶带机即将启动,请工作人员注意;采煤机即将启动,请工作人员注意。”蒋庄煤矿集控司机孙波按下启动按钮,语音提示系统随即响起,只见胶带输送机、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输送机、采煤机等设备顺序启动。

“煤机越来越‘聪明’,采煤工作面需要的人越来越少了。”孙波说。2021年3月,蒋庄煤矿3下1007智能化工作面经历了生产流程再造。职工在集控室像开车一样拉动操纵杆,就能远程操作各种设备完成截割、跟机移架、运输等工作,彻底告别了现场操作、打点启动等传统流程。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宇刚认为,选择与矿井相匹配的先进的、运行稳定的高可靠性智能设备,才能把矿工从“4D”岗位解放出来,提高一线职工的安全系数。

所谓“4D”岗位,是指枯燥(dull)、肮脏(dirty)、危险(dangerous)、昂贵(dear)的工作岗位。

枣矿集团锚定安全、绿色、智能、高效“四型矿井”建设方向,以“大采高自动化、薄煤层智能化”为起点,有序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核心生产装备升级,逐步建成连接井上和井下、衔接全煤流的智能工艺管理系统。对采煤“无人化”破解自动找直、无人干预、电液控支架多功能等难题,对掘进“快速化”实施远距化截割、精准化控制、一体化作业升级,打造了采掘智能化高效生产格局。

枣矿集团付村煤业公司依托矿井工业环网信息通道,完善了“六大”子系统、建立综合一体化控制平台,实现了对主提、主运、主排、供电、通风、压风等系统远程控制和运行参数信息上传,具备运行画面动态展示、运行曲线查询、历史数据报表、故障报警等功能,形成了现场无人值守、区域巡检新模式,可精减人员近40%,工效提高3.5倍,做到了减人不减产,减时不减量。

目前,枣矿集团本部10对矿井已建成智能化工作面11个,升级了36套具备采煤机记忆截割、支架自动跟机移架等智能化功能装备,建成了主提升、主通风、压风、供电、排水、主运输等66套自动化系统;实现了66个变电所、39个泵房、16个主通风机房、15个压风机房、121部主运输皮带机地面远程集中控制与视频监控,现场无人值守、有人巡检,重要机房硐室、炮掘迎头应用了巡检机器人;井下全部实现了人员精确定位、无线通信系统全覆盖。

管理线上来了“新成员”

在付村煤业公司选煤厂,精煤仓、原煤仓、浓缩泵房等7个岗点依托智能化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机器人巡检、AI图像识别等智能化设备、系统成为管理线上的“新成员”。数字能清晰反映付煤公司智能化选煤厂建设的成效:直接生产人员每班减员60%,万吨事故率降低70%,精煤质量区间稳定控制在0.5%以内。

“我们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智能化选煤厂建设,让全部人员在控制室工作。”枣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文说。

“重介厂房各项设备运转正常。”在高庄煤业智能选煤厂调度室操作平台上,设备可以自动“汇报工作”。LCD屏幕上,显示着该厂520余台设备的运行状况。调度员张光玉借助视频随动系统,对无人值守岗点及设备进行实时巡视。

“现在,所有设备在调度室都能实现远程一键启停。设备出现故障会自动报警,职工不用守在岗位,只要负责巡检就行了。”张光玉介绍。

枣矿集团针对选煤生产过程中的控制难点,开发完成了13个过程智能控制系统(单元),所有PLC控制的设备及检测数据、生产信息和设备运行状况均可通过岗位PAD进行控制和实时查看,实现了岗位管理由专人值守到无人值守、专人巡视的转变。

借助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枣矿集团的管理效率也大大提升。

枣矿集团建立了经营管控大数据中心,企业经营相关的生产、销售、采购、利润等状况一目了然。“综合信息门户”集成了人财物、产供销、安全管理等58套系统,职工通过手机就可登录共享中心进行远程办公。

关键词: 侧记 山东 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