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静”的券商股权

券商股权的变化,在2022年陡然加速起来。


(相关资料图)

从“券商一哥”到中小券商,从固收名厂到财富业务新秀,不少公司的股权在2022~2023年出现了变化。

这其中有国有股权的调整优化,有市场化机构的更换门庭,也有不少公司的小股东出让,其他股东增持。

在时代的峰口,大大小小的券商们,劈波斩浪,奋勇向前,也留下了许多股权错落排布的印迹。

“一哥”股权整合

在内地券商中,“三中一华”(中信、中金、中信建投、华泰)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梯队。

而这其中,中信证券又是营收体量最大、市值最高的证券公司之一,被誉为“行业一哥”。

所以,当中信证券传出第一大股东变更的消息,一下子吸引了全市场的目光。

不过,中信证券的控股股权变更,更加像是核心股东之间的“股权整合”。

7月的第一天,中信证券发布“关于第一大股东股权变更的进展公告”披露: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2年6月22日收到中国中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有限)通知,中信有限、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股份)将向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控)无偿划转合计持有的公司股份2,733,961,712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 总数的18.45%。         

而且,日前,证券监管机关就公司关于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主要股东的行政许可申请予以核准。

至此,中信金控事实上成为了中信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该项转让始于去年6月,最终在一年后逐步走向落定。

其背后是,头部证券公司的股东内部对金融牌照和股权的一次“整合”。

央企“出手”

如果说中信证券代表了头部券商,那么一批颈部和腰部券商也在近一年多完成了股东层面的重组。

部分机构因为各种原因而“淡出”,而一些实力强大、经营相对稳健的大公司逐步出面收下股权。

典型如2022年,大央企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依法受让原新时代证券98%以上的股份,并将之改名诚通证券。

事实上,围绕这笔股权曾还有过一个热烈的收购战。西部证券、东兴证券都曾经参与竞价,但最终被“黄雀”中国诚通一举拿下,收购其98.24%的股权。

截至目前来看,这场股权变化确实成为诚通证券经营“脱胎换骨”的“契机”。

地方国资“既求近,也求远”

在券商股权整合中,地方国资充当的角色也非常积极。

比如过去两年,在市场出现过的券商“控股权”案例,最知名的是三个:国盛证券、天风证券和民生证券。

而最终国盛证券的股权被江西国资拿下,天风证券股权归于湖北国资,民生证券股权“花落”无锡国资。

这其中,国盛本就有江西的渊源。天风历来是湖北系券商的代表之一,而民生则被非常积极于金融市场的无锡国资纳入。

除去这几个案例外,一些牌照相对多的中小型券商,也进入地方国资的视野。甚至不乏跨省拼搏。

武汉国资拿下了九州证券的控股权,后者曾是青海省唯一一家本土券商。

曾注册于江苏省外的民生证券,被无锡国资企业以91亿元的拍卖价,拿下第一大股东的股权。

整体来说,近两年最“活跃”的券商股权“收集者”,要么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国资机构,要么是东部沿海经济的“种子选手”,要么是西南城市腹地中心。

阻力犹在

对于券商而言,“新股东”进驻后,其后续发展仍将面临很多挑战。

股权的变化,往往并不意味着阻力期的过去,反而是其他新考验的开始。

其一,互联网冲击不小。

券商市场的“红海”属性明显,哪怕是相对传统的业务,曾经颇高的门槛,也会在各种创新或冲击下“露出破绽”。

尤其随着互联网金融“新对手”的到来、外资券商增大投入,这一块压力始终存在。

其二,是佣金收入逐渐缓慢的下滑趋势难改。尤其是股票佣金方面,线上渠道的低费用的运营给传统的券商形成压力;

其三,证券经营机构的合规要求较高,同时也面临发展的需求,如何通篇规划很考验券商核心层的能力和智慧

上述种种,都是券商当下面临的重重考验。

总之,没有“强悍”特色业务或者其它优势的中小型券商,注定会被“大鳄们”盯上或者坠落于红海之中。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