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纪检人的“耿飚之问”

耿飚是谁?党史上著名的“耿飚之问”到底问了什么问题?今日为何还要答好?带着一系列问题,我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找到了答案。

耿飚是任驻外大使时,敢对改进外交和外援工作向中央提意见,被毛主席直夸“敢说真话”的人;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顶住压力,平反冤假错案,解放出一大批干部的人;是高居副总理,宁愿帮别人找工作也不帮自己儿子的人。

这就是耿飚,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屡立奇功;和平年代敢于直言、一身正气。身为中国共产党元老之一的他,曾任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等要职,习近平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耿飚的机要秘书。

1991年,已经从领导人岗位上退下来的耿飚,重返半个世纪前战斗过的陕甘宁陇东(今甘肃庆阳),看望曾经血脉相连并肩战斗过的陇东人民。晚饭后,他住的招待所外忽然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诉说他们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看到这种情景,耿飚心情十分沉重。在离开庆阳那天早晨,耿飚接见了当地主要领导,耿飚并没有就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批评责备任何人,只是现场给大家讲述了一段催人泪下的革命故事:

“50年前,我们385旅在这里驻防时,部队的一个战士犯了严重错误。旅部决定按纪律将该战士枪毙。当我们在操场上准备执行纪律时,也是黑压压来了一大群人,为这个违纪的战士求情。我对父老乡亲们说,纪律是必须坚决执行的。谁知竟连受害者的父母都跪倒在地向我求情,紧接着一操场的群众全都跪倒,哭着说共产党都是好人,请求饶了这个战士,让他戴罪立功,上前线多杀几个鬼子吧!我反复说明八路军的军纪,可老百姓一个也不起来。最后,我们只得流着泪接受了群众的请求。”

讲到这里,耿飚话音一顿,环顾四周,激动地大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犯了错误,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只有耿飚的话在回荡。

这就是“耿飚之问”,此问历经30年,言犹在耳,振聋发聩,撼人心弦,问出了几十年来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巨大反差,值得当今党员干部细细品味和深思。

如今,各级纪委监委在办理案件时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通过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努力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在这样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下,每一个干部都不妨扪心自问:如果自己做错了事,老百姓会替我求情吗?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的指出:“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正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回首党的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的一个又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半条被子”“八子参军”等鱼水情深的故事源远流长,陈毅元帅曾经饱含深情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试想一下,如果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摆官架、打官腔、说官话,不愿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不想深入群众听取民意,“只说漂亮话,不做实在事”,只知道追求房子、票子、车子、位子、女子“五子登科”,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样的做派和作风,怎么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展望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群众路线依然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人民群众依然是决定未来的强大力量,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

立足纪检岗位,每日工作我们不妨多“三问吾身”:多问问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高不高?多问问为群众解难事的能力强不强?多问问工作成果与群众的期待远不远?办理案件时,我们是否还原事实真相,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接待群众时,我们是否耐心倾听,换位思考为信访人解决问题?优化营商环境时,我们是否深入企业力所能及的积极协调解决难题?宣传法规时,我们是否积极创新,寓教于乐直抵人心?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活动的意义不是我们抄写了多厚的读书笔记、开展了多少形式的比赛活动,而是我们要将革命传统红色基因传承下来,拿出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有力举措,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能“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了”,那样的话既辜负了老一辈革命前辈对我们的期望,也丧失了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无限信任。

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相信每位党员干部都在自身岗位上,坚守职责,兢兢业业,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面对“耿飚之问”,我们就会多一份发自内心的底气,多一份回答历史之问的勇气。

(新郑市纪委监委)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护士电子信息登录入口官网 蒙城县人社局 赤峰人事考试中心 黄山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