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怎么做?“十问十答”来了!

12月8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十四五”期间,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指标方面有哪些考虑?全市如何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在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梳理十问十答,概览“十四五”时期北京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蓝图。

1、“十三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哪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十三五”期间,北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有效提升。2020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7个生态涵养区及顺义区率先达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劣V类水质河长比例下降到2.4%,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累计提高9.3%,门头沟、怀柔、密云、延庆跨入优等。

2、“十四五”期间,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指标方面有哪些考虑?

《规划》共设5个维度、16项目标指标。

发展更低碳,碳排放总量率先实现达峰后稳中有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左右,以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重点工程减排。

空气更清新,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左右、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水体更清洁,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步提升、消除劣V类水体。

土壤更安全,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用地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更宜居,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不低于26.1%、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

3、“十四五”时期,全市如何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规划》聚焦减污降碳重点领域,从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等方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外调绿电力争达到300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左右。

二是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加快推进产业绿色提质升级。

三是提升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水平,推进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努力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大力推进车辆“油换电”。

四是强化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重点碳排放单位精细化管理,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开展碳中和科技攻关和示范,加快构建法制化、市场化、精细化的低碳治理体系。

4、“十四五”时期,在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

PM2.5和臭氧从来源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治理的关键是控制两者的共同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

针对VOCs治理,“十四五”时期将推进低VOCs含量的涂料、油墨、胶粘剂等产品使用,在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加强执法监管,从源头减少VOCs排放。同时,强化过程管控、强化末端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完善VOCs高密度监测网,开展VOCs走航监测,研究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支撑科学治污。

针对NOX治理,以移动源为重点,优化出行结构,推动建立和完善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和步行网络系统等,构建绿色交通发展模式,推动绿色出行。优化车型结构,通过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油换电”、高排放老旧车淘汰更新,推动移动源清洁化、低排化。优化运输结构,以大宗生产生活物资“公转铁”为突破,不断提高货物铁路运输或新能源车运输比例。

5、“十四五”时期,在移动源污染防治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

《规划》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

一是优化机动车、运输结构,推进车辆“油换电”,大宗物资运输“公转铁”。

二是强化交通运输精细化管控,推进核心区超低排放区建设,打造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车辆巡回旅游专线。

三是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范围和机械种类。

四是加强移动源监管执法,严格实施国六b机动车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依托大数据平台强化在用车精准执法,强化机动车排放检验和维修监管。

五是加强油气排放和油品质量监管,执行“京6B”汽柴油两项地方标准,加强成品油储运系统油气排放监管,持续开展油品、氮氧化物还原剂和车用油品清净剂等监督检查。

6、“十四五”时期,全市在推进“三水统筹”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

《规划》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聚焦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提出3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多措并举实施水资源保护。多领域节约用水,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提高用水效率。多渠道增加水源,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二是科学精准开展水环境治理。在城镇地区,加快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提质增效,强化城市面源治理,建立完善入河排口管理体系,污水处理率达到98%,黑臭水体“长制久清”。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和生态措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善处理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完成小微水体综合整治,到2025年,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治理。三是积极探索提升水生态功能。有效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推进生态用水合理配置,加强河湖水系连通,提高河湖自净能力。

7、“十四五”时期,全市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

《规划》聚焦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坚持“三地”齐抓共管,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一是强化建设用地风险防控。严格预防工业用地土壤污染,强化高中风险在产企业管理,督促开展隐患排查。二是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动态更新耕地分类管理清单。三是严格未利用地保护。加强巡查检查,防止土壤污染。

8、“十四五”时期,全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

《规划》从4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的重点任务。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调查评估,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技术规范,持续开展生态系统和藻类、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二是加强关键区域和重点物种保护,在城区营造近自然的栖息环境,保护北京雨燕、长耳鸮等城市标志性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三是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管控。四是促进生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引导和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

9、“十四五”时期,如何继续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十四五”期间,将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施策、因地制宜,继续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依法治污。完善法规,推进土壤、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和碳排放控制等方面地方性法规制修订工作;科学治污。加强污染形成机理及本地化特征、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碳中和路径及技术、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等科技创新;精准治污。聚焦重点问题,围绕群众诉求,着力实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V类水体;聚焦重点时段,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等。

10、“十四五”时期,在深化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

“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深化创新区域协作共治,提升区域绿色发展水平,《规划》从五个方面提出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一是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区域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全力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健全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控措施,推进区域移动源污染共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二是强化水生态环境联保联治,以潮白河、永定河等流域为重点,强化密云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官厅水库流域治理。三是推动绿色生态屏障联保联建,区域合作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打造绿色环京生态带,继续推进张承地区生态建设。四是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制度建设。五是加快推进“两翼”绿色共治共建。

关键词: 生态环境,北京市,十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