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天下!中铁环境:伍姓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 助力永济生态环境治理


【资料图】

“湖波泮淼不知远,澄作汪汪千顷波。”

“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伍姓湖中鲤。”

“每夏荷花尽发,澜若霞景,杂以绿萍红蓼。”

……

曾几何时,古人笔下的伍姓湖水波潋滟、风光旖旎;又几何时,水少水臭令人嘘唏不已。如今,得益于治水兴水的稳步实施,伍姓湖正通过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昔日风光,黄河岸畔提质增效的现代渔业新格局风生水起……

生态治水,河湖蝶变——

作为“生态”的锦鲤替代水产养殖

在伍姓湖北部水域,芦苇依依、水鸟翩翩,湛蓝的湖水与环湖大道两旁满树金黄的金叶榆相互辉映,煞是好看!正在紧张施工的塑木栈道、观景台,已是呼之欲出。

永济伍姓湖湿地一角(来源:运城新闻)

“这是岸坡与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A区云芦驿,将对沿湖的芦苇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建设5.69公里的生态护岸。在保护原生态芦苇基础上,又设计搭建1个T型亲水平台、1条亲水步道、1条亲水浮桥和4个生态浮岛,通过连通湖滨带水面,既能提高护岸净化和美化能力,又能体验别样风情的‘渔舟唱晚’。”永济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景文说,“工程去年8月开工,现各部分基础设施正同步进行,预计11月底项目完工。”

总投资4700余万元的岸坡与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A区云芦驿生态护岸工程、B区山水间湿地修复工程和C区牧歌坊湿地科普展馆工程这三部分。站在A区云芦驿观景台向南眺望,与B区山水间、C区牧歌坊遥相呼应。

来到C区牧歌坊,一台挖掘机正拆除外围管护房,占地2000平方米的原微流水养殖场——鱼孵化车间被加紧拆除,全省面积最大、设施一流的湿地科普展览馆已初具雏形。

“我们先是拆除馆内的电线杆、管理用房等违规设施,随后对展馆主体进行改造升级、内饰装修,8月底就能投入使用。展馆分为人文、生态、科普三大板块,共计11处亮点,游客可以沉浸式感受伍姓湖的文化底蕴。”王景文说。

与展馆一体布局的,还有新建成的休闲游览区。沿着新建的观光栈道,两侧栽植的玫瑰花正拔节生长,错落有致;曾经的百亩罗非鱼塘已成为各色锦鲤聚集的大观园,鱼儿时而向上扑食、时而向下冲击;水面上的成群野鸭你追我赶,好不惬意!

“人工水产养殖,其饲料对水质有一定的污染,对伍姓湖这一湿地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已经全面取缔。现在的生态水产养殖,既能改善水质、又具备观赏价值。”王景文说。

山水林田湖草沙,在这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中,水是最灵动、最活跃的元素,是生态系统得以维系的基础。由于自然历史和人为原因,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省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伍姓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不断加重,生态治理势在必行。

目前,中铁环境联合环保部华南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以伍姓湖为依托,建立试验基地和水质化验中心,共同开展微纳米曝气国产化实验研究,积累试验数据,探索底泥原位修复技术,进行相关设备研发,形成集治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工作格局,为湖泊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式。

“微纳米曝气作为一种新型的曝气方式,其气泡粒径较小,上升速度慢,可以在水中停留20多天,持续给水体供氧,破裂后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并辅以微生物菌剂,可加速分解底泥污染物。”中铁环境西安研究院院长徐晓妮说,“我们还将进行人工造岛,加速湖面水微循环,再放入挺水植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来净化水质。”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黄河淤积、河床不断抬高,涑水河入黄不畅,在永济市韩阳镇上源头、独头、长旺3个村形成大片积污区,蚊蝇滋生、臭气熏天,5000多亩滩地无法耕种,曾经是“耕牛来到这里,都不愿意往前走”。如今,随着总投资3100万元的永济市涑水河入黄口水生态修复工程的推进实施,这里将形成一派鱼米之乡的秀丽风光。

近年来,中铁环境针对水体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和土壤修复,开发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凭借先进的生态修复理念和严格的工程管控措施,因地制宜确立合理的修复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经济可行和易维护的修复方案,构建健康、安全、活力的生态环境系统。

此次,中铁环境加入伍姓湖生态修复保护治理工程,将用专业的技术与服务助力伍姓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永济市生态环境治理贡献积极力量。

关键词: 中铁环境 伍姓湖水环境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