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这里的码头工人能“隔空取物”

施钰

海风猎猎,厦门海润码头上,一艘12万吨级的集装箱货轮缓缓靠岸。岸边的桥吊开始移动,抓起一个集装箱从货轮上吊起,越过船舷,平稳将其放在自动驾驶集卡上。自动驾驶集卡启动,将集装箱运往堆场中的指定位置。


(相关资料图)

此刻,码头上空无一人。

海润码头无人作业现场。采访单位供图

而在与码头一墙之隔的远程控制中心,今年44岁的海润码头桥吊司机吴文峰正坐在办公椅上,盯着面前的显示屏,左手移动手柄控制吊具平移,右手移动手柄控制吊具升降,操纵着岸边桥吊,对集装箱进行“隔空取物”。

“春节船期多,一天来一艘大船,外贸不停运,我们不停工!”吴文峰劲头十足。

“现在工作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提起这两年工作的变化,吴文峰打开话匣。作为桥吊司机,每次作业都要爬到44米的小铁皮屋里,一上去就是8个小时,冬冷夏热、风吹日晒。“我们要透过脚底的透明玻璃把握方向,长年低头弯腰,早就得了椎间盘突出,前几年真感觉有点坚持不住了。”吴文峰说。

海润码头的堆场内,龙门吊正在装卸货物。采访单位供图

科技,改变了码头工人的生产与生活。2020年7月,厦门海润码头率先实施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智能化改造工程,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8台桥吊、22台龙门吊的远程控制,44台内拖车的无人驾驶,研发了打通生产与数据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并于2022年1月开展试运行。

“现在挺直腰杆,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完成操作,这操作台还有升降功能,想站着操作也可以!”吴文峰说,“这样的环境,我们干到退休没问题!”

技术赋能,改善了作业环境,也提升了作业质量。

海润码头龙门吊司机张增华感到调度效率有了明显提升。“以前作业都靠人为调度,拿着对讲机互相喊,现在堆场装卸任务通过系统直接推送到我们电脑后台,船一到就能开工。”张增华介绍,货物装卸任务少的时候,一个司机还可以同时操作多台龙门吊。

远程控制中心内,龙门吊司机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采访单位供图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工作人员吕海介绍,智能码头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与数据的控制与对接,对码头作业任务和设备进行智能分配与调度。

如果说智能码头生产管理系统是码头的“超级大脑”,那么5G无线网络全覆盖技术就是码头的“神经网络”。参与码头智能化改造的厦门电信政企信息服务事业群副经理刘健鹭介绍,海润码头首次将5G小型核心网下沉至港区,实现了控制面与用户面的双面低时延,满足了码头工业控制级无线网络要求。“传输都采用实时控制流,就和打游戏时一样,推一下手柄,机械马上就会移动升降。”刘健鹭说。

远程控制中心内,龙门吊司机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施钰 摄

借助5G传输,分布在各角度的摄像头将作业图像实时传回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视觉分析来辅助工人操作,再将操作信号实时传输到机器端。“以前桥吊装卸作业时,只能看到陆侧情况,现在通过桥吊上的25个摄像头,无论是陆侧还是海侧,都看得清清楚楚。”吴文峰提到,智能化改造以来,设备故障率明显降低,零部件更换周期从1个月延长到了3个月左右。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美贞介绍,海润码头进行智能化改造并试运行以来,作业成本有效降低,港口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远洋货轮一艘借着一艘停靠码头,吴文峰和张增华的作业任务也排得满满当当。“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期待系统进一步完善,让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收入也能节节高!”张增华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