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货经济兴A货

文| 周显

如想买最难求的爱马仕“小房子”(Faubourg),价格是30万元不到,但得买上500万元的配货。(资料图片)

你想买“爱马仕”的包包,得买上一大堆的“配货”。当然,如果你买的是不流行的other bags,那就不用配货。但如果你买的是流行款式如Birkin、Kelly、Constance等等,则当然要配了。如果你买的是最难求的“小房子”(Faubourg),价格是30万元不到,但你可得买上500万元的配货,才可配给得到这包包。


【资料图】

要配货的,又何止“爱马仕”?你要买到“百达翡丽”或“劳力士”,也需要配货。例如后者,你可能要先买一只“刁陀”。

其实,这个世界充满了“配货经济学”。当年“嘉禾”电影公司拍成龙的电影,赚到不多,皆因成龙的片酬太高,拍摄认真令到成本高企。可是,其他市场如要买到成龙电影的放映权,也得买上其他的“配货”,例如元彪饰演的《孔雀王》之类,这些就是净赚了。

广义来看,小孩子要抽中“闪卡”,只能凭运气,抽很多很多张,才有机会抽中,这也可以说成是变相的“配货”。

很多经济学家说,厂商可把产品直接加价,那就不用“配货”了。不过我想,商人的触觉应该大大高过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之言,不异是那位买楼的大婶在电视新闻的名句:“专家食C啦!”

因为“配货”,也曾闹过不少笑话。有男性朋友买了一些“爱马仕”产品回家,太太马上追问:“包包呢?是不是送给了别的女生?”

要知道,有“配货”,不可能没有包包,这是常识吧?我在“爱马仕”通常是买男装衣服,配不了多少,如果你买手表、家俬这些高价的无谓产品,级数就高得多了。

“配货”的另一个优点,假包包盛行,如果你没有使用“配货”,几乎可以肯定,你手上拿着的,就是假包包。你可以辩说是在二手店买的,不过我有朋友的太太在二手店买了一个Birkin,后来发现是假的,吵了一顿,最后店方赔钱了事。

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有“配货”,才会造就A货的盛行。很多人不是买不起,而是不想买“配货”,而且获配后,包包的颜色、皮质、款式不一定如意,想不买A货也不成。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