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 吴希明

短期要加大对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的攻关力度,全力以赴形成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发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从外部引进相关装备作为补充;中期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基本形成自主可控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长期要致力于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的先进性,全面形成自主可控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我国突发事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高危害性的特点,为满足‘全灾种、大应急’的需要,要加快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步伐,加强国家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着力补齐大型救援飞机和直升机缺乏等短板,规划建设一批航空应急服务基地和直升机起降站点,尽快形成与综合应急救援任务相适应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吴希明结合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建议加大投入、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资金投入有限

国产装备不足

在吴希明看来,资金投入有限、国产装备不足,是当前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常规应急救援资金采用预算制,虽然资金额度逐年增加,但总额仍然偏低,导致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难以满足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的服务保障和使用需求。”吴希明表示。

吴希明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应急救援力量以地面装备和人员为主、航空装备和人员为辅。他介绍,以森林消防为例,我国主要林区多位于高原地区、高寒地区、边远地区。这些地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十分复杂,对航空应急救援需求较大。但目前很多林区缺乏航空应急服务基地和直升机起降站点等基础设施,给航空应急救援力量遂行森林防灭火任务带来极大不便,影响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开展。

此外,吴希明表示,我国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以中小型直升机为主、少量大型直升机及小型固定翼飞机为辅,现有装备以进口装备为主,国产装备较少。“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特别是大型救援飞机明显不足,制约了应急救援综合水平的提升,与构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要求不相适应。”吴希明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支撑力度

针对当前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不足,吴希明建议分步骤进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他认为,短期要加大对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的攻关力度,全力以赴形成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发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从外部引进相关装备作为补充;中期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基本形成自主可控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长期要致力于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的先进性,全面形成自主可控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吴希明具体从两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加大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一批航空应急服务基地和直升机起降站点。针对我国区域发展水平和应急救援需求的差异,在西部及边疆地区以覆盖半径200公里区域为基准,以森林航空消防基地、航空护林站等航空应急救援基础设施,以及森林消防队伍、消防救援队伍等关键应急力量为抓手,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区域基地网络。二是加大投入,优先采购国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和大型救援飞机。针对需求量大、国产率低、产业布局分散的现状,加大对国产大型航空应急救援装备购买和租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自主保障能力,引导地方企业和各类社会资源共同打造国家级航空应急救援产业平台,逐渐形成以我为主、自主可控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关键词: 全国 政协委员 中国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