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冯远
“无障碍环境,是方便残障人士、伤病人士、老幼者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条件,是提升城市安全环境和服务水平的关键要素,同时,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安全文明程度。”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及研究专长,呼吁大家关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帮助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残障人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冯远介绍,她之所以关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源于多年前在国外的见闻“。我当时看到国外的大街上很多残障人士,大多一个人出行,和正常人一样参观博物馆,非常自然,这给我很深的触动。”于是她思考,为什么出现在国内公众场所的残障人士很少?
后来,冯远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因为国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并不足以支撑残障人士独立外出参加各类社会活动,限制他们的出行范围的同时,也在他们心里筑起了一道与社会隔绝的屏障。尤其是在满足残障人士应急情况安全需求方面,国内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残障人士由于生理上的特殊性和脆弱性,在灾害发生时,更易受到威胁和伤害。“完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应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切实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冯远说。
冯远建议,在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前期设计上,要规划残障人士的逃生路线,完善逃生设施,人性化地设计避难场所与标识指引;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无障碍设施进行检修与维护,保障突发情况下能“用得上、用得好”。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她建议,大型公共建筑要考虑在相应楼层设置专用避难空间,确保发生火灾等情况时,特殊人群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等待救援。
“加强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冯远认为,在具体落实上,政府层面还需要完善残障人士应急避难的法律保障,在制定突发公共应急预案时,应该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制定专门的防灾应急办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应急避难。
应当多鼓励支持科研机构研发有助于残障人士紧急逃生的产品与技术,并在全社会推广普及。
冯远认为,相关方面的知识教育、宣传和培训也要跟上,如在学校开设课程和讲座,在社区组织残障人士及亲属普及应急避难知识,并定期开展紧急避难演练等工作,使全社会了解、关心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在遭遇突发灾害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认为,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应该尽我们所能去帮助残障人士,每一个生命都应被善待。”冯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