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 连玉明

“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应用场景覆盖应急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是应急管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认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迎来新任务、新要求,应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治理效能。

大数据在应急管理各阶段大有可为

前不久,中国气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部署气象灾害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发布试点工作,计划推动利用通信大数据平台精准靶向发布预警短信,努力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到村到户到人。

“这是利用大数据精准预警的实践之一。”连玉明表示,利用大数据可以提高应急管理精细化水平,大数据在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都大有可为。

连玉明介绍,大数据可以通过对风险点和危机源的监测,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搜集、分析和处理,提高应急管理态势评估、监测评估和预测预防能力。例如,收集气象台风数据,通过灾害预警模型分析,能提前预知安全风险、及时预警异常情况等。

“在事中响应阶段,大数据能辅助决策,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连玉明介绍,目前,大数据在突发事件的追踪分析、科学研究、资源调配、政府治理、舆论舆情等方面应用广泛。“比如,基于空间可视化和空间大数据挖掘分析的流向地图,可以对人口迁徙、交通、通信、物流等数据进行融合分析,从而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决策支持。”连玉明说。

去年,应急管理部与企业合作建设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通过应急大数据,初步实现包含人口、物资、交通、捐赠以及社会力量的统一调配,实现了社会应急资源供需信息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共享,调配行动在一个平台上统筹协调。

“这是事后处置和救援阶段的应用。”连玉明介绍,大数据能辅助配置资源,提升救援重建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快速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完成救援路线设计、救援人员安排等,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升应急救援响应效率。”

连玉明介绍,在安全生产领域,大数据可以强化源头防控。“可以通过大数据优化应急管理流程,使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责任落实处处留痕,确保风险隐患及时排查、责任链条无缝衔接。”他说。

积极推动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

连玉明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要求我们要敢于和善于在新形势下创新发展,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以提升专业能力、丰富工作方法,实现应急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涉及不同主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连玉明认为,要实现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关联数据的聚合、关联、激活,为指挥救援提供数据支持,首先要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此外,连玉明认为,要加快完善风险感知体系,充分运用数字技术重塑洞察力、决策力、执行力,从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同时,在上下结合、专群结合上下功夫,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平战转换机制,统筹好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加快推动各层级间的有效衔接,实现指挥调度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扁平高效、快速接入。

“利用大数据服务应急管理各项工作,要树立大安全、大应急的理念,构建综合防治、区域联动的应急管理模式。”连玉明说。

助力构建“更安全的城市”

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对此,连玉明提出了推进城市风险防控智能化的建议。

“城市作为各类要素高度聚集的社会空间,在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的同时,也蕴藏着许多重大安全风险。”连玉明说,构建“更安全的城市”应加强城市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建立现代城市风险防控的智能化治理模式,推动城市治理风险监测、决策评估、管理沟通、防控协同智能化。

连玉明认为,要加快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利用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城市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感知、风险监测,并对城市风险及防控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精准化预测和可视化管理。

“要建立城市智能化治理系统,加快构建一体化全覆盖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同时建立智能化治理机制,以智能化手段推动城市应急管理协同联动机制构建。”连玉明说。

此外,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也引起了连玉明的关注。他认为,要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数据监管治理规则,配套制定应急管理场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指引,建立数据监管治理组织,完善数据监管治理机制。

关键词: 全国 政协委员 北京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