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实施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源长责任制,政企合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可燃有毒气体部门级报警,化工一部裂解AT—1802可燃气体超标,最新检测值为零,请您立刻组织处置!”3月14日凌晨2时,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石化)化工一部经理罗杨被一条手机信息提示音吵醒。他瞬间睡意全无,立马起身穿衣赶赴现场。
罗杨是广州石化厂区的重大危险源源长,也是广东省广州市上百名重大危险源源长之一。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从源头上破解风险管控难题,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自2020年8月起实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源长责任制(以下简称源长制),政企合力推动源长制落实。
近日,记者走访该市相关企业发现,源长制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责任田”发生了明显变化。
“事后追责”变“事前履责”
广州市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化学品集散地之一,巨大的经济体量下,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尤为突出。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州市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和单位有54家,重大危险源多达137个。
去年8月,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印发《广州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源长责任制》,明确将对源长制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逾期未执行或搞形式、走过场的企业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措施,对落实不力的地区进行重点督导。企业层面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重大危险源源长,各厂(分部)负责人任分源长,在广州石化等大型央企实施“总源长(主要负责人)—片区源长(部门负责人)—源长(作业部负责人)—分源长(装置负责人)”四级源长责任制,层层传导责任。政府层面加大对重大危险源企业监督服务力度。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危化处处长陈华康告诉记者,源长制对源长责任进行了明确,对相关标准进行了规范,“源长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谁家孩子谁来抱,谁家问题谁负责’,促使企业从事后追责变事前主动履责,解决责任落实、风险管控、培训教育、隐患排查、应急准备不到位的问题。”
重大危险源源长是如何履责的?回到文章开头的场景,罗杨在到现场之前,通知现场操作人员和值班管理人员关注此异常情况并立即进行干预。操作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携带便携式检测仪进入现场进行确认:没有可燃气体泄漏。值班管理人员也向罗杨确认:“是化工区气柜区域显示可燃气超标报警,班组发现显示异常,到现场确认无泄漏,可能是之前联系仪表技术人员进行校表处理导致的。”
“为何收到可燃气体泄漏报警短信,检测却显示没有泄漏呢?”虽然得到了值班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双重保证,罗杨却并未就此罢休,还是“刨根问底”。
操作人员再次现场确认后分析:可能是仪表出了问题。这一猜想没能让罗杨放心,他要求操作人员继续对现场复查并跟踪校验仪表。直到校验完毕,操作人员又在现场持续监控一段时间确认再无异常后,罗杨才放下心来。
“安全无小事。自从当上源长,‘睡不踏实’就成了常态。”罗杨说,“我是源长,一旦出问题首先找的是我,这就迫使我在重大安全风险管控上不得不花更多精力、下更多功夫。”谈及源长制带来的变化,罗杨表示,在实施源长制之前,虽然他是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但具体工作都是由下面分管安全的工作人员去做。实施源长制后,他成了广州石化重大风险源的源长,工作不自己做就不放心。
“从面上管”变“从点上管”
大成(广州)气体有限公司有2个重大危险源,自实施源长制后,公司主要负责人李昌富对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视程度更高了,对相关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了。
目前,该公司已完成对重大危险源区域的进一步辨识评估,还邀请专业机构进行污水监测分析报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重大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现在,源长李昌富带头定时巡查,以保证重大危险源区域的周边环境、设施和管理随时处于合格状态。
他还要求,在重大危险源区域及周边进行其他特殊作业,必须由他本人进行风险分析、开具作业票后才能作业。
广州市明确了源长的八大职责,包括组织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备案、核销,为重大危险源配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及隐患排查,建立源长工作记录等。该市同时提出“四个统一”,即统一源长职责、统一全市重大危险源公示牌、统一公示牌内容和统一公示牌标识。
源长制实施以来,大成(广州)气体有限公司安全问题的沟通渠道更加顺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的管理层级扁平化,提高了重大安全风险管控的工作效率。”李昌富说,“原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属于生产范畴,要先报到生产部部长,再转到主要负责人,最后才是厂长。但现在我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写到了公示牌上,有问题一线员工直接就能找到我,处理的速度和效率高了很多。”
在李昌富看来,实施源长制后,重大安全风险的管理方式由“从面上管”转变为“从点上管”。他表示,以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主要在面上,各级各部门只要把各自的管理责任尽到、把各自的工作做到位就可以。实行源长制以后,重大危险源成为管理的重点,必须一个点一个点逐项落实管理责任,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针对每个重大危险源都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重大危险源往往具有极强的特殊性,需要特殊对待。”李昌富打了个比方,“如果某一个重大危险源点的液位出现波动,源长可以直接与负责这个源点的仪表工程师沟通,采取维修措施或更换一个精确度更高的液位计,无须再通过层层审批,拖较长时间才能解决问题。”
越来越多的源长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防控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在此基础上,广州市应急管理局进一步“加码”,实施主要负责人履职报告制度,即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按照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进行对标检查,形成履职报告并向全体员工和应急管理部门述职,履职报告在应急管理部门官方网站公示。
“减少损失”变“防控风险”
为保障源长制落实不打折扣,广州市、黄埔区共投入40亿元,整体搬迁广州石化周边3个行政村,解决广州石化等重大危险源“城围化工”的历史难题。该市还结合旧城改造、城市更新工程,通过主动退让、堆山造景等措施留足重大危险源安全距离,结合“小散乱”化工企业治理,引导部分本质安全水平低、安全基础差、管理落后且整改无望的重大危险源企业主动转产。
但实施过程中,又该如何保障企业执行到位、执行方式正确?广州市明确政府层面加大重大危险源企业监督服务力度,其中包括依托专家对重大危险源企业开展“检查+服务”指导服务。
截至目前,该市应急管理局已排查整改隐患790项,会同市消防救援支队对重大危险源开展三轮联合检查,排查整改隐患440项。
与此同时,该局加大了对实施源长制企业的宣传指导力度。该局邀请当地检察院检察官给重大危险源企业负责人上法治课,讲授相关刑事追责案例,增强其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并在特殊时间节点发放相应的工作指引和警示函、公开信。
自实施源长制以来,广州市各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发生了变化——从事后减少损失向事前防控风险转变,不断探索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广州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20年,该市化工领域实现了不冒烟、不起火、不炸响、无事故的工作目标。
在此基础上,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创新方法手段,精准科学施策,进一步守住、守牢、守稳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
今年2月,应急管理部出台了《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试行)》,广州市应急管理局正在对有关政策进行研究调整。自今年起,该市将重点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从171个分项对重大危险源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定,按照“ABCD”由好到差进行排序,对重大危险源企业固有风险进行计算,风险按照“红橙黄蓝”由高到低排序,重点加强对固有风险高且落实主体责任差的企业的监管。
广州市还将全面推动安全班会制度、推进专家指导服务,并对36家重大危险源单位实施全覆盖“双盲”演练。
“这些配套措施将大大助力源长制落地见效,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管控难题。”陈华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