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聚合力出实招 向全面形成地震预警能力迈进

今年1月23日,云南省盐津县发生4.7级地震。震后6秒,处于试运行状态的162台地震预警终端,接收到地震预警系统计算出的时间、地点、震级、预估烈度等参数。其中,距离震中37公里的永善县团结中学地震预警终端,在地震波到达前3秒发出蓝色爆闪灯和语音提示。

以上这一幕,是云南省地震预警工程项目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例证。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高山峡谷纵横相间,断陷盆地星罗棋布,加之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发多发。

当前,正值“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尤其是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云南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针对地震预报预警能力提升中难啃的“硬骨头”聚合力、出实招,加快地震防御工程建设,加强地震预警宣传和演练。

目前,该省地震预警台站基建已全部完工,初步具备了全省地震烈度速报能力;已建成的1110个一般站和90多个基准站、基本站观测数据可实时传输至省地震预警中心;电视预警已覆盖25个试点县(市、区)约50万名用户。预计到今年6月,云南试点地区市民可通过预警终端、电视、手机APP等渠道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年底全省均可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打好政策资金“组合拳”

2018年10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是其中的一项。

“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和一半以上人口集中在‘坝子’里,而80%的‘坝子’会受地震断裂带的影响。”

云南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与科技处副处长宋超介绍。所谓的“坝子”,指的是地势稍平坦的断陷盆地和高原台地。多山多地震的严峻形势,使提升地震预报预警能力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面对严峻的防震减灾工作形势,2019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警工作,尽快在全省形成地震预警能力。随后,云南省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云南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织27个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统筹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建设及地震预警宣传培训等工作。

“2019年8月,经云南省政府同中国地震局协商,明确将云南地震预警工程项目纳入‘先行先试’范畴,并确定了在2021年底在全省全面形成地震预警能力的目标。”云南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该省明确由省政府对该项目进行挂牌督查,制定攻坚方案、细化任务清单、落实责任人,并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云南地震预警项目土地审批流程简化、土地征租顺畅、台站建设加速、终端安装无阻。

“地震预警工程项目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宋超介绍,在中央、省两级财政的支持下,云南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共获财政投入近2亿元,在云南建设由台站观测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支持与保障系统五大技术系统组成的云南地震预警系统,包括202个基准站、228个基本站和1110个一般站共1540个台站,1个省级预警中心,16个州市发布平台,746套预警终端,以及与之配套的软件系统。

“省政府还增加了39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扩展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功能,并建设集地震预警、超快地震速报、烈度速报、灾害损失评估等功能为一体的云南省地震智慧服务中心。”宋超说,这大大弥补了旧的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功能单一、设备老化、信息不通畅等方面的不足,使地震预警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人背马驮建台站

按照设计规范,云南地震预警系统需建设1540个台站。所有的地震预警基准台站必须建在基岩露出、环境干扰小的地方。在云南,这样的地方无一不在荒郊野外、高山峡谷。

“太阳当顶的时候,我们正在山上安装仪器。一顶小小的草帽挡住了烈日对脸部的炙烤,却挡不住迎面而来的阵阵热浪。脸上的汗水像雨滴一样,一颗颗掉落在干燥的红土地上。”当时外出勘选地址的一位工程师说。

历经3个月,在100余名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所有的地震预警台站位置勘选工作全部完成。

勘选工作完成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紧锣密鼓的建设工作。

昭通市大关县位于滇东北乌蒙山区,全县99%的区域为山地。在县城对面的陡峭山腰上,有一个新建的地震预警基准台站。这是施工难度最大的地震预警台站之一——要在岩石构成的山体中挖出一个纵深10米、宽和高2米多的山洞,用来摆放地震监测仪器。大型机械无法使用,施工人员只能靠小型手持钻机和铁锤、凿子,一寸寸往里凿。

困难不仅于此。由于山高坡陡,砂石、砖块,钢筋、工具,甚至搅拌混凝土用的水,都要靠人背马驮运上工地。看上去直线距离只有100多米,运送一趟建材却要将近40分钟。一匹马曾因道路崎岖而失蹄摔下山坡。

面对客观困难,云南地震预警台站建设非但没有减速,反而加速追赶受疫情影响落下的进度。

在追赶进度的同时,工程质量也不能被落下。自2020年4月7日起,云南省成立8个工作组,现场检查16个州(市)264个新建台站,确保工程质量。

“硬件”“软件”两手抓

如果把地震预警系统比作一部手机。那么台站等基础设施就是手机的硬件,数据处理、信息发布等核心技术则是手机的操作系统。硬件和软件兼容配合,手机才能开机运行。

地震预警系统对云南而言,只是一个理论证明可行的新事物。面临着“硬件”点多面广、“软件”从零起步的困难,2020年8月,云南地震预警工程项目进入关键攻坚时期。

20条工作措施、53项细化任务、进度明确到日、责任落实到人,这是云南省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攻坚工作方案,也是一纸“军令状”。

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建设攻坚团队有108人,来自各个专业领域。云南省地震局的党文杰是这些技术骨干的其中一员,他30岁出头、工龄5年,是整个项目台站观测技术负责人。开展攻坚工作以来,设备方、通信运营方的电话让他应接不暇。“1000分钟的电话套餐根本不够用。”跟同事聊起工作时他说道。党文杰是山西人,一人独自在云南工作,已经快两年未回过家。

2020年,云南省级地震预警中心初步建成,实现省内3.0级以上地震超快速报、4.0级以上地震烈度速报。

目前,该省已为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州(市)政府、试点县(市、区)政府、部分生命线工程和16个州(市)的600余所中小学校,共安装了746套地震预警终端。

“硬件设施到位后,我们还着力开展地震预报预警宣教和演练,力争让大家都能明白怎么接收信息、如何逃生。”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敏说,地震预警工程项目启动以来,云南省政府制定了“边建设、边宣传、边培训、边演练”的工作方针和“先行业、后公众”的工作方法。

李敏介绍:“我们对23个重点县(区)的1800余名政府部门技术人员、项目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开展了地震预警知识、终端操作、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推送地震预警科普知识,深入乡村、社区,发放地震预警科普知识手册。”

“培训班上,我们系统学习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规则、应急响应流程、不同条件下的应急避险方法、预警终端设备操作维护等知识,对地震预警的了解,从理论层面上升到了实践层面。我觉得,只有我们掌握好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法,才能保证将来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快而不乱。”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地震局局长刘俊表示。

关键词: 云南 聚合力 实招 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