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目标设定应软硬结合
安全无事故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一般来说,企业通常把工伤事故的数量、火灾事故的发生等硬性指标设定为安全生产的目标。笔者在从事多年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反思发现,从安全管理的整个过程来说,仅仅设定安全硬目标是有一定缺陷的。
单设硬目标的缺陷
缺陷一:硬目标主要反映安全生产管理的最终结果,不能全面深入反馈安全管理在生产环节中的具体情况。因此,硬目标也就无法适时调整安全管理在每一个生产环节的重点和手法。
缺陷二:硬目标的结果导向性,给各生产部门或科室提供了一个“投机条件”——只要不出事,安全管理松懈一点或流于形式甚至干脆不做也没事。须知安全管理是持久战,一旦管理懈怠就等于埋下了“定时炸弹”。所以,仅仅依靠最终的硬目标是很难实现安全管理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目标。
如何合理设定安全目标
消除上述两个缺陷,既可以解决安全管理在每一个生产环节落实执行的问题,又可以解决衡量执行效果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安全管理的过程和目的统一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思考,应将安全生产目标一分为二,结果目标(硬目标)和过程目标(软目标),两者既相辅相成、互相修正,又能对安全管理过程和安全管理结果进行反馈,指导安全管理在不同生产过程的侧重点和手法。
硬目标的表现形式为:工伤事故的多少、火灾事故的多少,这些是原则性的结果量化指标。软目标的表现形式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实时的安全绩效考核分数。考核项目为:实现硬目标过程中,量化企业各主体部门履行安全事务的分数总值。
软硬目标结合更有效
在具体管理实践中,软硬目标的结合除了可以将安全管理过程和安全管理的目的有机统一起来外,在指导安全管理的实践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
(一)可实时分析企业安全生产现状
实时准确掌握企业每一阶段的安全现状,是分析安全管理质量的前提条件。安全现状的好坏是以一定的指标来衡量的,如果单纯的用硬目标来衡量,就会形成管理真空——即在一段时间,企业的有关部门并没有去落实安全管理,刚好暂时没有发生事故,这就造成了安全管理良好的假象。所以单一用硬目标来衡量是不能够准确反馈某一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的。但软目标的介入就避免了这个真空的存在,因为它反馈的是安全管理的过程。
(二)让企业安全预警指数建立有数据基础
建立企业安全预警指数是有效监控企业安全状况的管理手法之一。企业安全预警指数的建立必须是有效的、可施行的。通过定期统计企业某一阶段的安全管控指标并与预警指数进行对比,可以清楚直观地判定企业某一阶段的安全形势,而后根据实际进行相应的调节。所以企业安全预警指数的建立是有效的、可施行的、必要的。安全预警指数的建立需要调查分析,因为预警的目的是提高安全裕度,这就要求预警指数的构成不仅要有硬指标,还要有体现安全管理过程的软指标。
软硬指标就是软硬目标的预警指数。预警指数的确定一方面是结合企业硬目标在每一个预警周期的量化值,另一方面则是结合企业软目标在每一个预警周期的量化值。如果企业对不同生产阶段软硬目标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就可以用数据分布规律客观地量化这些指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软硬结合的目标设定,为企业安全预警指数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三)为安全检查和安全训练的内容提供指导方向
安全检查和训练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兼顾全面也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在解决各类安全生产矛盾的同时,又能抓到主要矛盾,进而统筹协调全局。那么,安全检查和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突出重点?这个问题只有建立在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解答。软硬结合的目标设定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软硬目标的结合把过程和结果有机统一在一起;其次,在过程的反映中累积了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又包括并反映了安全检查和安全训练的实际状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就可以清楚掌握各责任主体安全检查的落实情况和安全训练的执行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四)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及决策提供依据
在企业中,安全会议必须是定期召开的,既要总结前期工作,又要调整部署后期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落实,但部分企业的安全会议流于形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把握不准安全管理的重点、企业对现阶段的安全状况不能有效掌握。软硬结合的安全目标则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硬目标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软目标实时反映管理过程,预警指数则反映每一个周期的安全状况,由点到线到面形成了一个经纬交织的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对企业安全状况的掌握都是第一手资料,这样,自然能把握到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矛盾也可以通过会议和决策有效解决。
设定软硬结合的目标可以有效整合安全管理资源,对企业有普遍的适用性及可操作性,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安全管理过程和安全管理结果的统一,为实时调整安全管理的重点与方向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企业最终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健鼎(无锡)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