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 政府推动 多元共治 把工作做到位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在用电梯数量大且快速进入老龄化阶段,故障逐渐增多,电梯安全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据统计,2019年全区15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以下简称老旧电梯)498台,占全市老旧电梯总数的70%。无锡市住宅电梯于2005年开始缴纳专项电梯维修资金,这498台老旧电梯均是2004年以前投用的,未缴纳电梯维修资金。

去年10月以来,梁溪区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契机,将老旧电梯整治作为提升本质安全、推动智慧监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多元共治的老旧电梯整治工作机制,辖区内老旧电梯的严重隐患得以消除,电梯故障困人率明显降低。

坚持目标导向  强化部门协同

从电梯使用管理方面来看,498台老旧电梯都位于老旧小区,普遍缺乏较为规范的物业和电梯安全管理;从电梯故障困人方面来看,老旧电梯的平均故障困人率达到0.7%,是全市平均水平的4倍。从电梯更新改造资金筹措方面来看,这些老旧电梯都未缴纳电梯维修资金,一旦有需要大修的情况,物业也无力承担费用,导致电梯“带病运行”。

梁溪区将15年以上老旧电梯整治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在区级层面制定了《梁溪区老旧住宅电梯整治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将政府补贴比率从10%提升至40%,明确老旧电梯整治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抓总,住建、应急管理、财政、审计部门以及属地街道在安全评估、资金归集、审核验收、工程审计、资金发放、后续管理等方面各司其职。

该整治方案实现了流程再造,取消统一招标,将电梯改造、更新的选择权交给业主,激发群众参与老旧电梯整治的积极性。

为了减少普查费用,梁溪区将“大水漫灌”式的普查变为“靶向初筛”——率先构建了“性能数据+关键指标”的电梯隐患初筛工作方法。市场监管部门对老旧电梯的性能进行技术分析,同时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对老旧电梯的主要安全性能进行技术检查,在此基础上形成电梯性能数据;为498台老旧电梯建立档案,实行“一梯一档”,汇总最近三年电梯的定期检验、维保、物业管理、投诉、电梯困人和应急救援情况等关键管理指标,将电梯性能数据和关键管理指标进行大数据分析,开展电梯安全综合“体检”,体检结果按照Ⅰ至Ⅳ几个类型进行分类,以此开展隐患整治,“靶向初筛”和精准施策既节省了费用,又使整治有序、平稳推进。

坚持发挥优势  强化技术保障

梁溪区在整治过程中,注重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实地勘验,将未整治、无法通过每年安全检验的电梯停运,并通过下达行政指导告知书告知业主;江苏省特检院无锡分院为每台电梯的整治方案进行把关,避免“过度医疗”;住建部门统一制定提取房屋维修资金或个人公积金进行整治的流程和标准;属地街道积极作为,先行垫付问题电梯的安全评估费用,后期再向业主征集。区级层面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使整治更易推进。

为发挥群众自治作用,职能部门第一时间进行政策解读,利用社区“有事好商量”平台,积极参加社区“电梯整治面对面”交流活动。工作人员利用业务时间加入社区微信群中进行问题答疑和政策解读,对业主比较关心的隐患整改方案、费用预算及资金归集办法、后期验收等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定期在楼道里公布整治进度,增强业主主体意识,将“政府要整治”转变为“居民要整治”。

坚持系统思维  强化统筹推进

实践证明,物业单位管理到位、维保单位工作到位的小区,老旧电梯一样可以平稳运行。因此,在整治同时,梁溪区开始着力谋划长效机制建设,将老旧电梯“网格化、智慧化、专业化、标准化”管理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与问题电梯整治同步统筹推进。

该区推进老旧电梯的网格化管理,将老旧电梯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发挥社区在整治资金筹集、电梯使用矛盾调解、安全知识宣传、回应群众关切等方面的作用,打通老旧电梯长效管理“最后一公里”;推进老旧电梯的智慧化管理,为全部498台老旧电梯加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市场监管部门建成智慧电梯管理平台,将老旧电梯的运行数据接入系统,构建电梯安全客观评价体系,实现电梯安全隐患提前预警;推进老旧电梯专业化管理,建成智慧维保系统,维保全过程可追溯,制定《电梯维保单位信用监管办法》,探索维保单位信用监管方法,强化对维保单位的信用约束;推进老旧电梯的标准化管理,为老旧电梯的物业单位和维保单位制定电梯使用管理、维保管理、作业管理、应急救援标准流程,实现老旧电梯安全责任险全覆盖。

到2020年底,梁溪区15年以上老旧电梯将达到2211台。该区将持续加大推进老旧电梯整治工作力度,着力强化责任落实,推进电梯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江苏省 无锡市 政府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