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准执法显效能
●力推轻微违法首次免罚 ●执法次数处罚金额大幅“双上升”
■本报记者 李斌 刘帆
2020年,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坚持“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科学化”目标,全面提升工贸行业安全监管执法效能,有效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020年,该市应急管理系统共监督执法工贸企业14万家次,同比增长111.45%,行政执法处罚金额1749.4万元,同比增长55%。受疫情影响,上海市大力推行诚信守法企业远程监管和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免罚。在此背景下,工贸企业监督执法次数和行政处罚金额仍大幅“双上升”,执法检查更加精准,执法效能逐步提升。
全年不间断开展督导执法为带动全市各区保持安全监管执法高压态势,该市应急管理局全年不间断开展督导执法。通过重点检查和“双随机”抽查,该局开展督导式执法360家次,开具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93份,立案调查41件,行政处罚216万余元。同时,该局每月编发《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提示》,每季度印发《各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情况通报》,对检查率、整改率、处罚率等指标实时监测、调度和通报,有效掌握工贸行业安全监管执法状况。
今年3月9日至26日,上海市组织对宝钢股份、宝武特冶2家钢铁企业进行了“三位一体”执法检查,共查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方面的问题13条,主要为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钢铁八项问题12条,主要为煤气管道未规范设置隔断装置和吹扫设施、水冷元件缺少出水温度与进水流量差监测报警装置。该市通过此次示范性执法,推动各区同步开展工贸企业“三位一体”执法检查。
在安全生产执法方面,上海市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应急管理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管理的通知》以及配套的《应急管理执法检查数据交换规范(试行)》《应急管理执法检查数据对接说明》,加快推进各区自建信息系统的执法数据向全市统一平台汇聚,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摸清执法底数,支撑各区规范执法流程、提升执法效率、预防执法风险、共享执法数据。
以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为抓手当前,保姆式的安全监管方式已不能适应“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风险隐患双重预防机制是促进企业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为此,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未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暂缓发证”“发现违法行为,执法力量介入”和“不符合条件,取消撤销证书”等举措,持续加强达标企业的证后管理。同时,该市聚焦较大以上风险防范举措的落实落地,编写《工贸行业监督检查指导手册》,目前冶金、机械、烟草等3篇已发布。此外,该市还探索通过地方标准建设,提供支撑,整治重大隐患。该市牵头起草的《粉尘爆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验收技术规范》等3部地方标准已通过标委会专家评审,拟于近期发布;《工贸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程》地方标准已完成立项。
目前,上海市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工贸企业累计8800家,其中一级12家、二级1045家。通过“上海市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管理系统”,2020年共有8868家工贸企业报告安全风险点48.37万个,8358家工贸企业报告安全隐患43888项,已整改43666项,整改率达99.49%。该项工作目前仍在持续推进中。
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监管相结合上海市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9066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的钢铁企业2家,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4家,粉尘涉爆企业466家,存在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的企业94家。
按照应急管理部工作安排,上海市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本市工贸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细化落地工贸行业三年专项行动。按照“三位一体”的执法工作模式,市区两级应急管理局开展对表执法检查,并对重点事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13.29万元、停产停业1家。钢铁专项方面,督促2家企业对25台高温熔融金属吊运行车、360个高温熔融金属盛装容器、84个高温熔融金属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2864个固定式气体报警仪和7157个有限空间开展全覆盖排查整治。粉尘涉爆专项方面,涉粉尘作业10人及以上的241家企业已有228家问题清零,尚未完成整改的隐患主要集中在铝镁等金属粉尘处置环节未落实防水防潮、通风、氢气监测等必要的防爆措施。铝加工(深井铸造)专项方面,完成4家企业全覆盖执法检查,共发现12项问题,主要为冷却水系统未配置出水温度、进水流量监测报警及连锁装置,卷扬系统未设置应急电源、引锭盘托架钢丝绳未定期检查等。目前,上述问题已全部清零。
另外,该市还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温熔融金属作业企业安全监管的通知》,推动机械等行业高温熔融金属作业环节安全隐患整治。
下一步,上海市将持续开展工贸企业对表执法检查。建立健全钢铁、粉尘涉爆、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监管执法台账。同时,加强对标精准执法宣贯培训,以推行“三位一体”执法工作模式、发布相关标准规范为契机,开展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各类专题培训,凝聚社会共治力量。
此外,该市还将提升执法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加快实现市、区、街镇(园区)三级监管执法体系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