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宝塔山下的安全卫士
在延安宝塔山下,驻守着一支消防救援队伍。近半个世纪以来,他们传承延安精神,砥砺奋进,书写着消防人的追求和故事。
这支队伍就是陕西省延安市宝塔消防救援站(原为宝塔消防中队,2019年更名为宝塔消防救援站),建于1973年,担负着宝塔区3556平方公里的消防安保和应急救援任务。作为驻守在宝塔山下、诞生在延安窑洞里的消防救援队伍,该站指战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继承发展中当好践行延安精神的时代先锋,在与时俱进中当好改革转型的安全卫士。
练强过硬本领 危急时刻攻坚
伴随2018年应急管理机构改革,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宝塔消防救援站充分挖掘延安精神这座思想“金矿”铸魂育人,组织指战员在张思德纪念广场,集体诵读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在“实事求是”碑刻前,接受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在南泥湾,追忆自力更生的艰苦岁月。
宝塔消防救援站还聘请老红军、老八路担任课外辅导员,请他们讲述峥嵘岁月,坚定指战员的信仰,汲取前行力量。该站全体指战员真心拥护改革,坚决服从命令、全力履职尽责,带头叫响“政治过硬、本领过硬、管理过硬、作风过硬”的“四个过硬”口号。
多年以来,该站上下无违纪、无事故、无舆情、无投诉,全体指战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转隶不转向、换装不换志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宝塔消防救援站始终把培育战斗力作为第一要务,主动对标“主力军、国家队”新定位,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新要求,狠抓基础体能训练,坚持严格施训、科学组训,练就了指战员的钢筋铁骨和血性虎气。
针对地域特点,该站指战员刻苦钻研石油化工、“老旧古建”、高层地下等火灾处置技术,编写火场供水教材,制作石化泄漏模具,建立烟热真火训练室,做到实装实景实战实训,练强指挥、练精战术、练好协同、练准保障,练就了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制胜本领,多次在总队、支队举行的比武竞赛中夺魁。2019年,该站代表陕西省消防救援队伍出战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组织的全国夏训比武获得全优成绩。
针对辖区内的158处红色革命旧址,该站紧盯死守、联勤联保,建立精准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了建站以来辖区所有红色革命旧址消防安全。
敢于赴汤蹈火是消防救援队伍的精神特质。作为“保卫延安”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该站的历史就是一部指战员赴汤蹈火、淬火成钢的历史。
2014年4月26日,延长石油集团延安炼油厂戊烷储罐闪爆,引燃罐区2个5000立方米油罐,火灾事故现场烈火冲天、浓烟蔽日,严重威胁相邻26个储罐和方圆10公里范围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陕西省消防救援队伍出动1000多名指战员和100余台消防车赶赴现场处置。由于着火罐罐壁坍缩,外部泡沫无法打入形成有效隔绝,火势依旧凶猛。
在危急关头,宝塔消防中队的3名消防指战员主动请战,冒着高温炙烤和沸溢物喷溅的危险,3次登上罐顶,架设泡沫管钩注液灭火,为扑灭大火赢得了战机。
2017年1月4日,宝塔区麻洞川炭窑沟延濮石化生产装置爆炸起火,爆炸现场泄漏喷溅物为有毒伴生气。据了解,该企业生产液化气和稳定型轻烃,现场共储存液化气和轻烃约600吨,火灾扑救难度大,指战员伤亡风险高。
在此次战斗中,宝塔消防中队的指战员多次穿梭爆炸现场开展了关阀断料作业。明火扑灭后,时任中队长的廖鑫在零下17摄氏度的寒风中浇湿全身,冒着生命危险只身前往不断泄漏的破口处成功堵漏,彻底化解了发生爆炸的巨大风险。
2020年5月25日,与西延动车线路仅一墙之隔的王家沟废品回收市场发生火灾,50吨废纸板猛烈燃烧,火苗距25000伏的动车高压动力电缆不足2米,火势严重威胁着动车行车安全,极易造成重大事故。该站指战员到场后,迅速疏散市场的100多名群众,背靠25000伏高压电缆持续作战5个小时,成功扑灭大火,避免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建队40多年以来,该站共接警出动1.12万次,抢救被困人员3100余人,保护财产价值100多亿元。
接力发扬传统 服务驻地群众
长年以来,宝塔消防救援站坚持竭诚为民,服务驻地群众。
2007年7月8日,宝塔区居民李敏家发生火灾,家中财产付之一炬。该站灭火后又及时伸出援手,指战员们纷纷捐款资助李敏家姐弟三人重返校园。这场爱心接力持续达十年之久,直至姐弟三人完成大学学业。
自2009年起,该站党支部成立了以党员骨干为主的张思德消防服务队,战时是攻坚队、先锋队,平时是服务队、宣传队。服务队积极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主动承担脱贫致富任务,定期看望八一敬老院革命军人。
无论是排涝清淤还是除冰铲雪,无论是捐资助学还是义务献血,张思德消防服务队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第一线。
2017年7月4日,该服务队通过媒体得知,1名女子因车祸头部重伤,凝血功能受损,急需输入血小板,延安血站配型血小板不足。该服务队立即组织全体指战员赶赴医院,积极参与血小板配型,最终有3名指战员与伤者配型成功并献血,及时挽救了该女子的生命。
指战员鲜红的血液融入了老区人民的血脉,也融进了老区人民的心中。张思德消防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累计捐资助学21人,捐款捐物价值34万元,义务献血6万毫升,义务送水5000吨,种植“消防林”610亩。指战员们用实际行动向驻地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被老区人民亲切地誉为“红军传人、人民卫士”。
感悟初心
赓续传统竭诚为民
■曹若奇
作为一名消防指战员,能在革命圣地应急救援,服务老区群众,我感到非常骄傲。从我们救援站向东走大约一公里,就是举世瞩目的宝塔山。
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丰碑。每年新消防员下队,我都会带着他们去宝塔山下,为大家讲述当年革命先辈的那些光辉岁月。每当我抬头仰望巍峨的宝塔山时,脑海中就浮现起革命年代那些热血青年奔赴延安的场景。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他们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他们学习,歌唱,过着紧张又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这是70年前作家何其芳对延安的描绘。
其实延安原本只是黄土高坡上的一个小镇,几百年来一直处于土地贫瘠、相对封闭的状态。北宋名臣范仲淹驻守这里时曾留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诗句。但是在80年前,这里却“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
延安虽然土地贫瘠、消防救援事业虽然危险,但我感到,我们消防指战员就像当年的热血青年一样,满怀理想信念来到消防救援队伍,梦想着保家卫国,成就一番事业。
(讲述人为延安市宝塔消防救援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