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三项原则,护航企业安全发展

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我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上海,中央在沪企业、市属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中小民营企业高度集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有近万家,各类安全风险相伴相生、交错叠加。

机构改革以来,应急管理部门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下大力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我作为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执法监察处副处长,与领导同事们一起,持续提升执法水平,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从法、理、情三个维度实现护航企业安全发展“三级跳”,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依法行政原则——

对复杂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挂牌以后,我们积极向外传递秉公执法、铁腕执法的信号。10天内,我们就对3家中央在沪和市属国有企业集中立案调查,展示应急管理部门以法治思维引领执法工作的基本导向。挂牌第一年,我们办理了全市首起罚没款金额超百万元的监督监察案件、首起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实施联合惩戒案件。我深刻感受到,机构改革后,应急人的精气神发生了显著变化。

面对复杂的市场主体,我们深知,唯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对营商环境优化起到正向作用。

在一次执法中,我们发现,一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生产新产品后,未及时更新安全生产许证,造成了事实上的无证生产。面对处罚,该企业从海外请来集团总部的律师团队和翻译团队,其集团所在国家驻华领馆也多次询问案件办理情况。

因为我们严格执行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等举措,执法行为完全符合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具体执法行为持续公开透明,打消了该企业外籍总经理的抵触情绪。在中外双方法律框架内,我们与该企业海外律师团队和翻译团队进行接触,双方运用法治思维沟通,过程十分顺畅。我们坚持依法行政的做法,得到了该企业集团总部的高度认可。

坚持风险预防原则——

注重衡量违法行为安全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来说,是政治责任,也是核心职责。2019年4月,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对已试行两年的《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进行修订,确保每项管控措施能得以有效落实。

也正是那年,我有幸获得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殊荣,并作为安全生产执法战线的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我深刻感受到,这不仅是我个人获得的荣誉,而且表明应急人正以务实行动获得人民的认可。

以此为激励,我组织团队聚焦不同行业、工艺、场所的安全风险,梳理各项管控措施对应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编制冶金、机械等行业监督检查指导手册,同时在执法检查中更加注重衡量违法行为的安全风险。

在一次执法中,我们发现一家涉及中央在沪国有企业的中外合资单位涉嫌未经审批,擅自拆除热交换器中的安全阀。在该案件办理过程中,企业提出申辩,认为安全阀所在管道中的介质为水,应执行推荐性标准,即可以拆除。

作为执法人员,我们深知严格区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是对企业的关爱。但基于风险考虑,我们立即组织专家查阅设计图纸,以不同情况下该安全阀的作用为依据,最终裁定该安全阀应执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的强制标准情形,即未经审批不得擅自拆除。我们也更加坚信,以对人民生命极端负责的态度研判安全风险,是对企业更深层次的关爱。

坚持服务企业原则——

寓服务于执法之中

2020年,在清醒认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性的基础上,应急管理部制定统筹推进企业安全防范和复工复产八项措施。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按照应急管理部的统一部署,坚持差异化、精准化分类指导,对安全基础较好、危险性不大的企业,推行远程监管和包容审慎执法;对安全管理薄弱、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持续加强指导帮扶。

前些年,按照上级安排,我赴四川省开展交互检查,零距离体验“三位一体”执法工作模式“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精髓,深刻感受到应急人在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中的担当作为。

2020年初,上海市将“三位一体”执法工作模式从钢铁企业推广到机械制造企业。当时,我们发现一家国有企业存在高温熔融金属作业,却长期对“盛装熔融金属的罐体应当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和探伤检测”要求不甚了解。时值复工复产最吃紧的阶段,我们在依法责令企业暂时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同时,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主动牵线搭桥,商请探伤检测机构提前复工,优先上门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考虑到该企业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相关人员在高温熔融金属作业方面缺乏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我们又把“执法+专家”的体检式安全排查送入企业,获得各方认可。

经过一年实践,这种“送法进企业、检查为企业、服务入企业”的执法模式已在全市深入人心。

当前,上海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不断加速,我与同事将始终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实际行动让党和人民放心。

关键词: 上海市 应急 管理局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