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扎扎实实把防风险落到实处

5月10日,“北京应急”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应急盲盒”,持续普及地震自救、洪水逃生、雷雨防范等防灾减灾知识,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前造势,增强市民的防风险意识。

汛期将至,北京市明确,要针对河道、水库、小塘坝、排水设施、积滞水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地下空间、涉山涉水景区、在建工地等重点部位开展安全度汛监督检查,督促落实应急措施。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北京市立足首都“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城市发展目标,努力提升工作体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水平,全力防控灾害风险、夯实安全发展基础。

根据城市实际有的放矢

“落实《北京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三年工作方案(2019年—2021年)》,推动10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全覆盖,2020年全市11.2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完成风险评估,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阎军说,北京市紧紧围绕超大型城市特点,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2020年成效明显。

随着风险形势会商步入常态化,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会同20多个部门和相关区,开展月度、季度、重点时期风险研判,会商成果报应急管理部等部门,相关内容向社会同步发布。该市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顺义、昌平、怀柔7个区建立了区级灾害风险会商机制。

近期,北京市全面启动了冬奥会灾害风险防控,建立工作机制,印发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市区和延庆赛区灾害风险隐患清单,每月开展风险形势分析,形成赛区冬季自然灾害专题风险评估报告。

谈及今年严控灾害风险的工作,阎军表示,按照“聚焦重点、试点引领”的思路,北京市选取燃气、水务、交通等行业重要设施目标,以及相关重点区域,排查各类风险隐患,系统评查安全运行管理能力、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抗击外部袭扰能力、应急处置能力4个能力,为建立北京市综合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能力评查工作机制奠定基础。此项工作已列入北京市“十四五”规划。

工作谋划在前一抓到底

“对于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有序推进。”阎军介绍。北京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专题研究工作,建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的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该市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统筹作用,协调确定市应急管理局、规划自然资源委、地震局、水务局、经济和信息化局等为牵头单位,明确相应职责任务,全市34个重点工程项目有序开展。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山试点“大会战”,是北京市防灾减灾领域在去年的一件大事。“我们克服了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诸多困难,汇集了40万余条调查数据,实现了风险‘一张图’,主动探索完成燃气设施调查与评估、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等工作,达到了发现问题、验证标准、完善方案、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既定目标,相关经验将在全国推广。”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处副处长封光说。

全市普查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各区按照总体方案要求,构建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质量控制、成果应用4个工作体系,做到统分、点面、查用相结合,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确保按既定时间节点完成年度普查任务。北京市有关部门将在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单灾种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

综合施策调动各方积极性

“今年,我们全面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加快推进整改治理进度,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以切实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防汛抗旱处副处长薛爽说,通过加强和规范防汛隐患排查治理及水毁工程修复工作,能够更好地明确重点、厘清责任、落实任务、强化保障。

旨在夯实基础,北京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安排基层防灾减灾各项工作。

北京市保持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总体稳定,持续更新人员数据库,研发市级在线培训系统,加大培训力度。4月底前,全市各区以灾害信息员队伍为基础,统筹防汛、地质、森防等专兼职信息报送力量,建立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

为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保险的作用,该市东城、丰台、门头沟、顺义、大兴、怀柔、密云7个区建立了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制度,为全区常住人口办理灾害救助保险。

关键词: 北京 扎扎实实 风险 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