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见发布

本报讯    近日,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就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坚持集约化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管理部统一建设应急管理云,国家矿山安监局、中国地震局,部消防救援局、森林消防局,部机关各司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和部所属事业单位所有新建非涉密应用系统一律上云;消防指挥调度网、地震行业骨干网要加快整合到部指挥信息网。统筹应用系统建设,应急管理部统一建设应急资源管理平台等应用系统,向全国免费推广;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统筹本地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尽量统建应用系统,并做好数据回流工作。统筹网络安全防护,应急管理部对应急管理云进行统一防护。

夯实大数据基础。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应急管理部加强应急管理大数据统一规划,组织编制应急管理信息共享目录,建设应急管理部大数据应用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应用,应急管理部各直属单位基于应急管理部大数据应用平台,结合各自实际开发大数据应用,重点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等基础信息综合分析研判;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应急管理部大数据应用平台提供的算法服务能力,开发定制化的大数据应用。

深化应用系统建设。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推进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接入气象、水文、地震等相关监测资源和基础数据,构建协同联动、全域覆盖的监测预警网络;汇聚各相关部门灾害风险要素调查成果和主要灾害隐患、综合隐患评估成果信息,建设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和减灾能力数据库。推进监管和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整合重点行业领域监管监察执法系统,形成全国统一的应急管理监管执法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加快安全生产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等证照电子化。推进科普宣教信息化建设,建设智能化应急管理科普宣教系统,打造资源共享平台。

提高应急支撑能力。升级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国家应急指挥平台,升级完善应急指挥“一张图”和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化应急预案库,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特点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并与国家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应急通信保障资源,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提高重大灾害事故前方指挥部和救援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建立全灾种应急通信手段。探索应急战术互联网新模式,应急管理部建设大型长航时无人机空中骨干节点及区域地面骨干节点,省级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总队建设地面节点,各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战术子网。强化信息获取和公众服务,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推进“轻骑兵”前突小队和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建设和实战应用;有效发挥应急广播、手机短信等手段作用,及时发布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灾害预警和转移避险等信息。

强化试点示范带动。试点“智慧应急”,支持鼓励各“智慧应急”试点省份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相关业务系统智能化升级改造,形成一批管用实用的先进智能化应用模式。实施“雁阵行动”,省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扶持重点地市打造应急管理信息化应用样板城市,以点带面,逐步推开。鼓励基层创新。

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推动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探索创新信息化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力量建设,地方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通过自建或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稳定的信息化支撑队伍和满足应急实战需要的专业运维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各应急管理业务信息系统要明确建设和使用管理主责单位,要加强系统管理、应用推动、数据更新和质量监测,总结经验方法,固化应用流程。加强督促指导,应急管理部建立应急管理科技信息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检查通报制度,对全系统单位信息化建设进展和成效进行评估。(本报记者)

关键词: 推进 应急 管理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