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为防灾避险争取更多时间

近日,对于即将来袭的强对流天气,江苏省靖江市应急管理局和市气象局联合发布了气象灾害应对提示单。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为了防范应对极端天气可能带来的灾害,部门间开展密切合作。笔者认为,这对于防御强对流天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强对流天气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常伴有雷电、冰雹、大风、短时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具有突发、迅速、破坏力强等特点,是灾害性天气中预报难度最大的一个种类。

目前,对于强对流天气,往往只能提前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才能发现,特别是对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其级别越高,天气变化越复杂剧烈,预警时间越短,有效防御应对的时间越是紧迫。

同时,强对流天气类型复杂,包括风雨、雷电、极端大风、极端降水、龙卷风等,在具体防灾工作上,涉及多个部门。例如,暴雨一般伴有雷电,防雷击由气象部门负责,而持续暴雨可能导致山洪,山洪的防御由水利部门负责。如果预警信息由不同部门分别研判并发布,很容易贻误时机。因而,对于因强对流等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预警,有必要建立联合会商研判机制,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风险研判,借助信息传递网络广泛发布,缩短信息传递路径,提高效率,增强权威性,为防灾避险争取宝贵时间。

但联合发布预警信息在具体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难点。强对流天气尺度小、时间短,气象部门所能监测到的信息相对模糊。同时,强对流天气是不是会成灾,可能给当地带来哪些灾害,又因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

因而,各部门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具体受灾地点和可能发生的灾害,由此导致绝大部分地区发布的预警信息仅停留在对灾害类型的描述或者数据上,不能做到精准预警、统筹发布,久而久之易被受众忽视。

但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联合会商研判机制,加强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建设。

在强对流天气多发期,各级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应该统一口径,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发布预警信息,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应急办、村组必须落实专人负责,随时待命,一旦收到强对流天气预警信息,要秉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原则,及时向所负责行业和区域预警,并督促其采取指挥停产、避险等措施,绝不能让预警信息成为“耳旁风”。同时,要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公众,对于重点人群还可以尝试批量语音群呼通知。

关键词: 聚合力 防灾 避险 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