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在浙江调研安评机构相关情况直面问题捞干货

本报讯   记者刘向伟报道    按照应急管理部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安排,部党委委员张永利近日带队赴浙江省开展安全评价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整治和应急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调研督导。

铁腕治理安评机构造假问题,是应急管理部落实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5月27日至28日,调研组分别在杭州和宁波开展调研座谈,邀请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安全评价机构等的同志进行座谈,畅谈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介绍相关经验做法,提出相关诉求与建议。

放下包袱找问题

“我们在审查中发现,有些安评机构在出报告时,对企业现状把握得不够严谨不够细致。”

“有些企业对安评机构提出的一些措施和对策,不一定能做到,整改力度不够。”

“对安评报告提出的一些整改措施,企业没有整改到位,部分机构也没有进一步督促。”

“有些机构未能发现企业的重大隐患,导致安评报告出现重大纰漏。”

“安评专业人员的能力及其工作态度不同,导致报告的专业程度不同。”

“在审查中,我们业务处室有时很难把握和认定哪些是虚假报告。”

“对一些问题我们很难举证,如挂靠这个问题,我们基层还没有能力举证。”

…………

在调研座谈会上,与会人员以问题为导向,畅谈工作碰到的问题及困扰。

浙江虽是经济强省,但是监管人员有限,企业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尤其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多。在监管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引导全社会各行业领域专业技术力量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是大势所趋。近几年,浙江省安评行业发展迅速。

“嘉兴有法人单位18万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00多家,化工园区集聚区9个,危化品生产企业141家,重大危险源194个。”嘉兴市应急管理局法规处处长关智聪说。

“余杭区企业近4000家,涉及危化品生产的有5家,储存经营危化品的相关企业有66家。”杭州市余杭区应急管理局基础科科长全玎丽说。

据统计,目前在浙江省执业的省内外安评机构37家(省内19家),近3年,仅危化品领域的安评报告就有1万多份。监管人员少、技术人员少,企业多、项目多、安评报告问题多一直是困扰监管人员的难题。

结合现状溯根源

企业多、安全评价业务需求量大,促使安评行业迅速发展。但安评报告却屡屡出现问题,其原因是什么?

“不排除机构以利益为导向,当下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所以会出现报告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

“作为乙方的机构,既要当裁判员,又要监督落实,会有一定压力。”

“有些项目的安评报告1万元甚至几千元就可以做,机构怎么愿意花重金派有实力的人呢?”

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

那么,安评机构从业者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

宁波华东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昉表示:“我们的责任是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最怕遇到‘为了交差’的企业。这些企业为得到合格的结论,往往会故意隐瞒实情,如果不把眼睛睁大、擦亮,很容易出现重大纰漏。”

“部分安全评价机构三级内审流于形式,未能将整改落到实处。”浙江中一寰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马兆云说“,此外,还存在标准规定不一的问题,不同专家依据不同标准提出不同的审查意见,让评价机构无所适从。”

“我从事这个行业近20年,目前存在的专业技术人员断档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人的问题解决不了,报告质量就上不去。”宁波华东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钱理忠表示。

此外,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市场恶意竞争等问题均造成人才流失,进而导致安评报告粗制滥造。

立足当下想办法

“我请求监管部门进一步向企业宣贯安全评价工作的意义,共同夯实安全责任。建议开展优秀安全评价机构与从业人员评审,增强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龚昉说。“要增强安全评价机构品牌意识,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问题,要加大培训力度。”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安科中心主任杜昶提议,“还要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贯解读力度,防止层层衰减。”

宁波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陈强建议,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过程监管提升安全评价技术服务质量的意见,增加对机构违法行为的情形认定,大力推进安全评价机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更新,以方便全面掌握机构信息。

面对安全评价行业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浙江作出不少有益尝试,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宁波市采用信用监管模式,将33家在甬执业的机构(包含省外机构)全部纳入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大检查抽查工作力度。杭州市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评价报告现场核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每年开一次相关会议推进解决,加强业务处室联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嘉兴市将安全评价机构和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纳入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将鼓励引导和警示约谈惩戒结合,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良性发展。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从资质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做好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管,部署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中加强对矿山安全评价报告的执法监管,规定每年省市县三级按10%的比率抽查与许可相关的事项,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对照安全评价报告逐一核对。此外,该省将对37家安全评价机构、300多家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等级,以供企业对比和选择。

安评机构造假问题是冲击安全底线的问题之一,应急管理部党委痛下决心对此问题标本兼治,意义重大。调研座谈会指出,希望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创新出行之有效的做法,推动整个安评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应急 管理部 浙江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