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学赶超+乡村振兴” 打磨宝山乡村振兴新样板
一、规划先行,蓝图共绘
立足互联互通,统一谋划,以点带面,梯次创建,优化各村资源配置,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宝山区罗泾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罗泾镇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方案》以及五个村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方案”,先后分三批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塘湾村于2019年成功创建首批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先行;海星村和花红村于2020年成功创建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初露芳华;当前正在全力以赴推进新陆村和洋桥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乡遇塘湾”做强“一朵花”,打造母婴康养村。“蟹逅海星”做强“一对蟹”,打造长江口生态渔村。“寻米花红”做强“一袋米”,打造耕织传家村。“蔬香新陆”做强“一篮菜”,打造研学营地村。“芋见洋桥”做强“一蒸糕”,打造芋香田园村。
二、产业联合,组团共进
产业是五村联动发展的经济基础和重要载体,我们集中梳理了片区内生态、土地、设施资源,以引进全国母婴康养龙头企业馨月汇为契机,培育乡村新产业,打通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推进片区产业融合提升、组团发展,确定大健康、农旅、研学三大产业主线。突出大健康产业导向。塘湾村与馨月汇高端母婴专护服务公司合作,建成母婴健康管理中心,并流转周边富余民房,形成“集约式母婴产后康养服务”板块、“基地式母婴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板块以及“亲子研学自然课堂”板块。推动农旅产业转型升级。与景瑞农业、沪宝合作社等企业开展合作,统筹五村农产品产销,增加村集体收入。串联区域旅游特色线路,统筹蟹逅馆、星空营地、耕织馆、萱草园等管理运营,培育形成“泾”彩绝妙发现之旅、“花果宝山”休闲游等特色乡村旅游线路,连续两年成为上海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介线路。培育研学教育产业。以新陆泾彩营地为核心,整合五村丰富研学内容,通过“1+N”(1个营地+N个基地)模式培育研学教育新业态,搭建城乡交流新平台。
三、风貌联塑,环境共护
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工作,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容村貌等人居环境整治,还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让乡村美丽宜居,留住看得见的乡愁。连片修复环境生态。我们立足上海饮用水二级保护区、贯彻长江大保护政策,重点实施河道整治和生态治理,五村生态修复连片,构建去富营养化的“水生森林”净化系统,实现水体持续自净,提升整体的生态环境。当前,五村大部分区域达到三类水质、局部如涵养林可达二类水质。通过打破村落村界壁垒,实现农林用地连片发展,6000多亩农地、3000多亩林地构建区域连片生态屏障。深挖村落文化特色。一方面,因地制宜保护历史资源点的完整性、延续性,探索历史元素的再生利用途径。如维护、修缮老宅、老树,保护小桥流水、果树庭院自然肌理,留住乡愁里的场所记忆。另一方面,围绕慈孝文化和延伸亲子主题,规划农林用地主题化、游憩化开发。
四、治理联动,设施共享
乡村治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在各村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干部模范队、党员先锋队、小组长宣传队、妇女巾帼队、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和乡贤参谋队等7支队伍力量,参与治安联防、环境维护等片区事务,引导村民共治共管。抓住群众关心的、矛盾突出的、管理薄弱的环节,制定10项清单、千分考核工作制,梳理形成“六治三理”工作法,在五村内率先推广,推动片区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以五村为整体,配置鹰眼、安防监控等智能设备,接入“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五村信息平台联网、综治工作联动。
接下来,我们将以更加澎湃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实的步伐,在比学赶超中砥砺奋进,切实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努力把罗泾建设成为更具实力、更富魅力、更有活力的长江口生态休闲小镇,为宝山区打造全市科创中心主阵地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春运时间段 郑州网络警察 东方广场大地数字影院 广州到珠海拱北 公交车次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