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说 | 王淑琴:经纬交错,织就潞绸“衣被天下”!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守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血脉,立足于优秀传统手工艺文化,多方位、全角度探知各类丰富的非遗项目,挖掘文化传承背后的精彩故事,记录非遗人一生的坚守与光荣,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让我们一起走进潞绸织造—王淑琴,聆听她的传奇故事。

王淑琴,山西吉利尔潞绸集团董事长,企业获得国家第一批“中国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潞绸织造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丝绸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自汉代开始,发明并大规模生产丝绸制品,并开启了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中国精美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往波斯、罗马等西方国家,史称“丝绸之路”,中国因此也被称为“东方丝国”。潞绸,因潞洲而得名,潞绸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清。曾长期作为皇家贡品上贡朝廷。在盛唐时期,通过长安经丝绸之路到达西域各国,成为山西出口最多的商品。作为丝绸织品的一种品类,潞绸在历史上曾与杭锻、蜀锦三分天下!明清以来一直是皇室独享,鲜为人知。至今,故宫博物院依然保存着皇帝大婚时的潞绸藏品58余件。改革开放以后,山西的丝绸业发展进入了巅峰时期,不断更新工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高科技及技术,全省先后成立17家丝绸企业,其中以高平丝织印染厂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被誉为 “太行山上一枝花” 。

学生时代的王淑琴被这种繁荣的生产经营景象所吸引,大学毕业后,王淑琴通过努力如愿以偿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荣幸成为了高平丝织厂的一员。

进入丝织厂后,王淑琴在团委、工会、车间轮岗。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山西丝绸业进入低谷,潞绸企业陆续衰落。曾经享誉全国的丝织厂没能逃脱市场经济转型的浪潮。当时有一个车间经营困难,急需整改,年仅20岁的王淑琴接下重担,第一时间去到市场经济发达的南方进行考察、学习,回来之后,大胆走品牌之路,1994年,把车间单独拉出来,成立了吉利尔服装公司。(吉利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吉祥如意,吉利尔就是希望每个人吉祥如意的意思。)关键时期,以服装车间的市场化来带动全厂,并暂停所有与潞绸无关的产品,在她的努力和坚持下,成功扭亏为盈。潞绸业通过转型发展,与现代商业文化相结合,潞绸缎、潞绸纺等多次入围中国流行面料,出口欧美等地。古老的潞绸再次绽放光芒!

如今的山西吉利尔潞绸集团以“传承潞绸文明,重塑潞绸辉煌”为使命,将传统织造技艺和现代工艺相融合,不断创新,使“潞绸”成为新时代晋商名牌,是华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首批“中国高档丝绸标志认证”企业。“吉利尔”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4年,潞绸手工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吉利尔正在用手中的“经纬线”秉承工匠精神,传承潞绸织造技艺,发展潞绸文化,继续着潞绸文明的辉煌。放弃了两次从政机会,如今的王淑琴是吉利尔潞绸集团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业30年来,传承着山西5000年的丝绸文明;不忘初心,执着30年,她演绎着山西潞绸500年的皇室御贡;她和她的企业,她和她的团队,积淀着北方丝绸的厚重精美,成功推动潞绸织造技艺获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致力在做最好的新娘潞绸真丝婚被路上铿锵前行!

近年来他们定位“新娘潞绸被”,做最好的真丝婚被,发展吉利新娘潞绸被、丝麻面料、潞绸文化旅游三大板块,在潞绸非遗织造技艺上不断创新,加强与专业院校之间的交流,培养专业传承人才,传承潞绸文化。

如今,传统的手工织机虽已被机械化取代,然而蕴藏在其间的匠心精神和潞绸文化却代代相传……

关键词: 龙腾小说网乡村满艳 陆军第十六军 新华会计网会计继续教育 下蚕室 白痴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