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能集团河南抢险救援侧记
一间简易的会议室,中间是一张摆有“前进指挥所”桌牌的会议桌,墙上挂着中国安能参与河南方向抢险救援行动态势图、参与郑州城市内涝排险抢险行动态势图等,图上清晰标注着任务动态、力量部署情况。这里是中国安能集团设在河南郑州的前方指挥部。
“大家有没有信心?”“有!”现场总指挥、中国安能集团副总经理周庆丰在部署救援工作后,收到了响亮的回答。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中国安能集团第一时间调集力量赶赴现场抢险救援。截至目前,中国安能集团前方抢险救援力量已完成鹤壁市浚县卫河河堤决口封堵及后续处置、卫河分洪堤防康庄村段修复、郑州城区内涝排水、重要方向应急备勤、郑州市二七区郭家咀水库泄流槽开挖、新乡市牛厂村人员搜救转移等任务。
快速反应 高效协同
7月20日夜间,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中国安能第一工程局的抢险救援队已在赶赴河南的路上。河南特大暴雨发生后,中国安能集团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对抢险工作作出部署,从北京、唐山、合肥、武汉等9个方向8个救援基地,调派包括17名工程、水文、地质专家,以及“龙吸水”、动力舟桥等专业装备,摩托化开进灾区。
第一批队伍于7月21日2时抵达郑州市区展开救援工作,最远的一支队伍从广西南宁出发,用了22个小时到达任务点。截至卫河决口被封堵,中国安能集团共派出420名专业抢险专家骨干、143套专业装备。
中国安能救援队抵达河南后,承担的第一项救援任务是郑州市京广快速路隧道抽排水。从7月21日13时40分开始,18台“龙吸水”大排量排水抢险车在京广北路、淮河路和京广南路隧道沿线4.9公里的3个路段、12个任务点同时作业,143名救援队员经过5个昼夜连续奋战,累计排水500余万立方米。7月25日23时30分许,郑州市京广快速路隧道抽排水全部完成。
7月22日,中国安能集团紧急抽调专业救援人员102名,奔赴新乡市卫辉市顿坊店乡牛场村,连夜搭设应急动力舟桥。7月23时8时左右,两座动力舟桥分别前往被洪水淹没的前稻香村、后稻香村等地转移被困村民,5个小时转移1400余人。
7月22日傍晚,卫河浚县新镇河段河堤发生决口,新镇多个村子受灾,情况十分危急。中国安能集团紧急调集169名工程救援人员、40台(套)大型装备紧急赶赴现场,专家组迅速确定了“堤面拓宽、裹头加固、立堵合龙、防渗闭气”的处置方法。7月25日,决口封堵进入攻坚阶段,眼看就要封堵成功了,对岸再次发生垮塌,已经缩小的龙口一次次被强劲的水流冲开,刚卸载的填满石块的钢筋笼,一入水就被冲刷到几米外。专家迅速研判,一方面就地取材,用挖掘机将20余颗大树、预制板等推入决口处,减缓水流速度。另一方面采用3层钢筋笼、将12个钢筋笼串起来的办法,进行护角。为了早日封堵决口,抢险人员坚守岗位、各司其职,高效协同、合力鏖战。
技术娴熟 装备精良
在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中,装备是打胜仗的重要组成部分。精良的装备,能大大提高抢险救援能效。近两年来,应急管理部为中国安能集团配备了一大批高精尖救援装备,在这次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郑州市京广快速路隧道抽排水现场,操作手操作大流量排水车“龙吸水”,启动、布管、一气呵成。“龙吸水”按抽排形式主要分垂直型、子母型(或称步履型),按每小时立方排量主要分1000、1500、3000、4000、5000五种型号。前期抽排水作业,垂直型、子母型可双管齐下,抽排效率较高。随着水位降至隧道内,只能使用子母型,通过延长排水管道排涝。抢险队员配合默契、技术娴熟,及时调整排水管和水泵位置,将3000型子母式“龙吸水”的进水管布置到深水区,完成抽排两端的管口对接和排水管铺设。
在新乡市顿坊店乡,抢险队员连夜搭设了两座长40米、宽8米的动力舟桥。该舟桥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水上救援装备之一,可实现快速架设,结合漕渡门桥可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浮式结构,保障大型装备和人员通行,有效解决涉水抢险难题。舟桥主要有两种作业模式,一种是多个河中舟和两个岸边舟连在一起,形成带式浮桥,保障履带载60吨或轮式轴压力13吨以下的荷载通过江河。另外一种是将若干河中舟和岸边舟拼接组合,作为漕渡门桥使用,起到渡船的作用,速度可达每小时10.8公里,可载450人。利用此装备,救援队员转移群众1400余名。
在卫河决口封堵一线,救援队员利用推土机、挖掘机、振动碾等设备封堵决口。动力舟桥将钢筋石笼运至决口处进行抛填,无人船进行滑坡体水下部分及河底冲刷数据采集,“金刚6”无人机实时监测水流变化,这些设备极大地提高封堵效率。
党建引领 坚守岗位
“我申请到抗洪救灾一线,履行一名党员的义务,洪灾不退,我将奋战到底……”这是中国安能常州分公司先遣队队员王海宁的一份请战书。王海宁是第一批到达郑州的。赶到现场后,他和队友们没有休息,便冒雨进行抽水作业,及时调整排水管和水泵位置、补充油料、加强巡视,确保抽排水工作有序进行。
累了,他们就靠在水泥柱上休息一会儿。“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一直在支撑着大家。我们每坚持一分钟,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就能为群众多挽回一些利益,就能为国家多减少一点损失。”王海宁说。
得知项目部要派人去郑州抢险,作为河南人,重庆分公司应急管网项目工程管理部部长苏志航立即请战。
在京广路隧道抽排现场,苏志航承担着重庆分公司所负责点位的现场指挥协调工作。抵达后的那24小时是最忙碌的,他不顾1000多公里跋涉的疲惫,一直坚守在一线。他的妻子崔芳是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城西供电部员工,负责服务高压用户。灾情发生后,崔芳到郑州市铁路局指挥中心参与救援工作。从重庆驰援郑州的苏志航,已有半年未与妻子见面,两人本次在郑州的工作地点距离仅有两公里,却顾不上见面。为了尽快让郑州从灾难中走出,作为党员,他们选择坚守各自的岗位。
在卫河浚县新镇河段决口封堵现场,中国安能集团成立了4个党小组,分别负责进占指挥、决口封堵、加固、综合保障工作。救援队队员何海波、袁天宇、蔡向峰、汪伟风分别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操作手和安全员,驾驶室内温度高达40℃,几名操作手一天要在里面待10多个小时。蔡向峰说:“风扇吹出的全是热风,需要不停喝水。”安全员汪伟风戴着草帽,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落。他顾不上擦汗,频繁转身、挥手、吹哨,指挥运土货车有序进退。7月26日2时27分,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倒入河中,卫河浚县新镇河段决口成功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