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军旅 不负年华——记退役大学生士兵丁渝洋

“不管时光倒退几次,当兵都是我人生中做出的最正确的选择。”当被问及当兵的事情,丁渝洋坦言他永远都以那段经历为傲。其实在军营的生活中,他曾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在新兵阶段的体能训练中,我的脑海里也无数次想过要放弃。但只要看到身边共同奋斗的战友,看着自己身上穿着的橄榄绿,我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突破体力、心理的极限,战胜自己。”丁渝洋说。

一份机缘开启一段征程

2017年9月,就读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丁渝洋入伍开始服兵役,当时他选择入伍其实源于大学所学的专业。丁渝洋说:“我学的是表演专业,当时老师交给我一个有关军人角色的戏,可我对于部队以及军人的具体形象那时还比较模糊,所以只能通过观看有关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来揣摩,尽可能找到军人的感觉。”间接地揣摩人物角色并不符合丁渝洋追求完美的要求,他告诉记者,表演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生活,学习表演也常说一句“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话,自己是这样说也是这么做的。

“我想亲身体验军旅生活,去真正了解军人到底是怎么样的。”表演上想精益求精的想法让丁渝洋最终决定选择入伍当兵,他告诉记者,“我算是比较要强的性格。对每一个饰演的角色,我都希望可以在舞台上给观众呈现出最好、最真实的人物。我不想让老师和观众只看到人物的外在,却感觉不到人物的内心。”

军旅生涯给予前行动力

其实当兵并不简单,“体能关”就很难克服,丁渝洋明显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我在即将24岁的时候到武警部队上海消防总队服役,明显感觉到自己在体能上的欠缺。”但他一直咬牙坚持了下来。原本是为了体验“军人”才来当兵,可为什么要一直坚持到最后?丁渝洋笑着说,也许这就是部队特有的魅力吧。“来服役不是为了享福,在部队,对上级下达的指令每一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且执行。”从刚到部队接受新兵班训练那一天起,丁渝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部队与大学的区别。

丁渝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即将完成一上午的体能训练时,管理我们的排长来查看训练情况。排长问大家训练累不累,我们都说不累。”丁渝洋告诉记者,其实经过一上午的体能训练,每个人的体能都基本到了极限。“排长这时跟我们说,再做一组100个俯卧撑结束上午的训练,大家当时都几乎‘绝望’了。但是面对上级的指令,我们只能执行。每一个人的汗水就像没关紧的水龙头流出的水滴一滴滴掉落在地上。当排长数到99时,我们都在窃喜,终于快做完了……”

可是“99”后,排长喊的还是“99……99……”,就这样丁渝洋和战友们不知道做了多少个“99”,每个人的心理和身体承受着超出极限的挑战。可这时排长还是没有喊结束,而是讲起他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他也是大学入伍当兵的,在2年义务兵的部队生活里,他不断突破自己,突破一个个的不可能,最后,他成为支队里跑步最快的人。”排长说的话让丁渝洋至今印象深刻,“排长说,你们没有极限,也不要给自己轻易设定极限,极限就是要用来去不断突破的!”

随着排长喊出数字“100”,那一刻,每个人都好像从身体里撕心裂肺地呐喊出了力量,每一个人都完成了自己原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这件事给丁渝洋的触动很大,在他退役后的日子里也一直影响着他。“我觉得没有什么是我做不到的,如果还做不到就一定要努力!不断地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就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丁渝洋来说,起初为了体验军营生活,可实际上却发生了改变,丁渝洋重新确定了自己新的职业规划:“我开始慢慢体会到军人职业的喜怒哀乐,我有了从表演转型成为导演的想法,我想聚焦这群有血有肉的人,拍摄一部真实的、令人感动的电影。”

退役后,丁渝洋回大学完成了最后一年的学业课程。在去年疫情期间,他选择了创业这条艰苦又充满未知的道路,成立上海和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带动大学生就业的领军人物”,其公司摄制的短片《2020六一特别节目“我是小小消防员”》还得到新华社和“中国消防”等平台的肯定。“创业这份勇气就是部队生活带给我的,我永远忘不了自己在部队的经历。”丁渝洋自信地说。

关键词: 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学费 昆山广播电视大学 营养师怎么报考 注册机械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