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着力筑牢安全屏障

近期,各地两会相继召开,回顾总结2021年政府工作,谋划部署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梳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成为其中关注的重点。

统筹发展和安全列入总体要求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对于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意义。

在部署新一年工作时,北京、河南、西藏、山西、河北、浙江、广西、湖北、重庆等省份无一例外地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总体要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省份还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就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进行专门阐释。

北京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人民满意的安全城市。牢固树立“首都安全无小事”,强化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防范,以过硬举措确保首都和谐稳定。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和评价制度,把韧性城市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领域监管执法,做好城市消防、森林防火等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开展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抓好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理,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

浙江把“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列入2022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提出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深化“遏重大”攻坚战,全面排查整治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确保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双下降”。深入推进台风、洪涝防治,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今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巩固提升阶段。对此,河南、河北、西藏、广西都对这一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山西就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出,要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私挖滥采、非法生产等行为的高压态势。明确要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和“三管三必须”实施细则。压实企业法人代表或实际控制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河南要求,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做到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

聚焦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

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多地发生不少自然灾害。对此,多个省份部署多途径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灾害治理工作。

去年7月中下旬以来,河南省连续遭遇多轮极端强降雨,造成2407万人受灾。对此,该省总结指出,当前“防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体系不够完善。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面对新一年的工作,该省政府工作报告用较长篇幅,对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修复提升防洪抗灾工程、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等方面进行了部署,要求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强化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着力解决在重大风险考验面前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同样在去年经历洪涝灾害的还有山西。面对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该省上下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全力组织抢险救灾,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针对今年政府工作,该省提出,将在水利设施方面,实施汾河流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开工一批干支流综合治理项目,在汛期前完成245座水毁水库工程设施以及河道堤防水毁修复。

作为沿海省份,浙江也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新一年政府工作中,提出将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适度超前布局的要求,聚焦交通、能源、水利、防灾减灾、新基建等领域,滚动做好项目储备,加快推进在建工程,实现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5%左右。实施一批重大城市建设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燃气管道更新、城市内涝治理,提升城市功能。

除紧抓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外,北京还提出,要优化应急预案体系,提升预报预警水平,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增强极端天气、地质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管理能力。

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物资储备,提高基层防控能力。积极防范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等工作,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加快建立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应急指挥中心,推动应急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进北部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等建设,加快形成与人民群众安全需求相匹配的应急救援体系。

(本报记者赵鹏璞、胡泊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键词: 屏障 隐患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