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才十条”人才政策发布 多维度引育留用人才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为了让人才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下。12月21日,北京市首家集“政务+文化+市场+生态”要素于一体的“国际人才港”在丰台正式开港。活动现场,丰台区发布“丰才十条”人才政策,和《丰台区提升人才出入境服务支持人才高地建设的九项措施》、公布《丰台区新质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启动“丰雄人才零界湾”系列活动,从“引育留用”多个维度,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与保障,为区域蓬勃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丰才十条”人才政策发布 向“需求侧”转变
“丰才十条”人才政策对标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要求,注重分层分类,覆盖从顶尖人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到青年人才等群体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推进各支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创新引入预审备案、自主认定、以才引才、“定制化”引才等多维度、更灵活的人才遴选评价机制。设立引才“伯乐奖”,探索为企业释放更多政策自主权。聚焦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结合区域重点产业和企业人才发展需求,加大对科技人才、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在人才引进支持、科技创新奖补、金融法务服务、人才安居保障等方面制定更有吸引力、更具实效的支持举措。
“本次‘丰才十条’人才政策发布,是在深度聚焦丰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围绕人才来区发展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统筹整合资源出台的一项务实举措。我们将探索构建人才发展的政策性支撑体系、资源性支撑体系和服务性保障体系,着力推动形成人才成长和区域发展相互支撑、共融共促的新格局。”丰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牟晓春表示。
除了发布“丰才十条”从全链条为人才保驾护航,丰台在新质产业人才培养上也有新动作。围绕丰台新质产业人才发展,活动现场发布了《丰台区新质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聚焦丰台区“10+8”新质产业发展格局下的人才需求与发展趋势,归纳梳理丰台区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对丰台区新质产业人才产学研一体化进行指数分析,从行业布局、供需比、人才技能等视角出发对新质产业人才供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丰台区新质产业人才需求落地场景,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当前,丰台打造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着力培育空天信息、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布局低空技术、未来食品、智能医工等新领域新赛道。丰台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和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前行的核心动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白皮书》发布人陈书洁表示。
发布首批“丰雄人才零界湾”共建项目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丰台区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有机整合。2024年12月5日,丰台区与雄安新区正式启动了“丰雄人才零界湾”建设,此次发布首批共建项目,旨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布局、全面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拓展优质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
未来,两地将携手打造人才引育“共同体”,优化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聚焦信息安全、五医融合、低空技术、轨道交通等产业布局,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打造产业聚集区,举办青创营、“学子回家·才聚丰雄”等活动,合力营造高水平人才发展生态。
启动仪式还开展了以“与‘丰’同行,共话未来”为主题的交流分享,4位驻区高校顶尖专家、海外人才、“丰泽人才”、丰台区“人才服务管家”代表围绕个人经历、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畅谈感受,为丰台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同步举办了圆桌论坛,来自归国创业、“出海”企业人才代表、金融、管理、法律等领域相关人才,以“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出海’与国际合作”为题,为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外资,开辟海外市场贡献智慧和力量。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未来,国际人才港将依托政策赋能、资源链接与多元活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完备的设施、更加贴心的服务,向世界人才张开怀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