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再学习,提高再提高”
王绪科是盘江股份公司土城矿采煤四区巷修队队长。他1988年出生在贵州江口县的一个农村家庭,201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参加工作以来,他脚踏实地,在岗位上挥洒辛勤的汗水,在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成长成才有诀窍
王绪科是闲不住的人,参加工作以来,他当过技术员、验收员、队长,干过采煤,也干过掘进,还干过巷修。他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始终将学习作为提升自己的途径。
“你在煤矿掌握的专业技术这么多,有什么诀窍吗?”近日的一个早上,笔者与王绪科交流。
“谈不上什么诀窍,主要就是学习再学习,提高再提高。不学习会落后于他人,会被社会淘汰。现在是科技时代,只有持续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煤矿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并且苦练基本功,才能适应矿井的快速发展,为矿井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王绪科回答。
王绪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参加工作近10年以来,他爱学习、肯钻研,总是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2013年12月,他被矿上聘为助理工程师;2018年12月,他被矿上聘为中级工程师;2020年11月,他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他把学与做较好地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他带领队里成员月月圆满完成区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
技能培训有亮点
“使用风镐的停下来,紧螺丝的停下来,拉底出货的停下来,你们架棚的迎山角度不对,今天我们在现场共同学习一下如何测量棚子的迎山角度。”2020年3月,王绪科在15121外上山组织职工巷修时,发现职工架棚的工序与平巷架棚工序一样,就叫停当班施工人员,现场进行培训。
“不都是架棚吗?还有什么迎山角度,真的古怪了。”新来的职工小李不情愿地看着王绪科说。
王绪科说:“对,小李说得对,都是架棚,但在不同的巷道里架棚是不一样的,上(下)山巷道的迎山角度,是巷道坡度每增加5度,迎山角度就增加1度。如果棚腿大于16度,这就说明棚子是退山;反之,棚腿小于16度就是过山。”
王绪科立即开始教大家架棚知识:“我们把重力分解为垂直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推力。如果棚子退山,那么沿斜面向下的推力就会推倒棚子;如果棚子过山,那么垂直压力会把棚子压倒,这样就达不到巷修的支护强度。所以,上山巷道架棚与平巷架棚是不一样的。”
小李听后受益匪浅,改变了之前的态度和想法,说:“哦,明白了,以后还请队长多到现场开展这样的培训。”通过这样的现场培训,队员学到了很多技能和知识。
王绪科坚持开展创新技能培训,他带的队员个个是精英,所修的巷道工程质量稳步提升。
安全工作有责任
“先不要挑顶,你这样是违章的。”今年2月26日的8点班,王绪科在151211外上山的巷修点巡视,发现跟班队长黄照楼挑顶未使用撞楔,当机立断叫停。
“队长,就1分钟时间,用撞楔耽误时间太长,怕完不成任务啊。再说,应该没问题的。”黄照楼拿着钎子说。
“不行,安全工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必须按规程作业,完不成任务可以补,安全出现问题是无法弥补的。”王绪科说,“作为跟班队长,带头违章作业,怎么能带好队伍,怎么能保证安全?”
看到王绪科严肃的样子,队员不敢再违章作业,认真使用撞楔后才挑顶。因为重新使用撞楔,当班没有按时完成架棚任务,但是安全得到了保证。
正因为王绪科抓安全有责任心,他带的队伍作业安全有保障,从未发生过重伤及以上事故。
急难险重有担当
王绪科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工作中率先垂范,勇于担当,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20年7月,151210外上山中部由于压力大,有80多米急需巷修,直接影响151710运巷回风和智能化综采面的安装。
“151210外上山要立即巷修,任务急,条件不好,这个任务交给王绪科,必须要在8月中旬将这条巷道修好。”调度会上,区长王飞安排。
“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王绪科在调度会上郑重承诺。
说起来轻松,干起来才知道困难重重。由于巷道压力大,单轨吊运料只能到车场,距巷修点还有几百米,所有的棚子都要人工搬运。作为党员的王绪科,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8点班的一名职工身体单薄,沉甸甸的棚子压在肩上几乎迈不开腿,王绪科见状,叫这名职工干其他的活,自己将棚子放在肩上。每个班王绪科与职工一起忙这忙那,同上同下。
“作为队长,除了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带领大家一起脚踏实地干。作为党员,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比职工多付出,才能把工作干好。”采访中,王绪科说。他不仅这么说,也在工作中身体力行。
王绪科带的队伍丝毫没有受到运料远、施工难的影响,职工出勤率在90%以上,仅用1个月时间,提前保质保量完成了151210外上山巷修任务,为151710智能化采面按时安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