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技术,解难题,大国工匠不言累

今年47岁的左小云是川煤集团华荣能源金刚煤矿机运科的高级技师,也是金刚煤矿“左小云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川煤集团第一届劳模(技师)工作室联盟机电专业秘书长。

去年,左小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今年,他又被授予2021年度(第六季)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称号,是全国煤矿系统仅有的11人中的一员。扎根矿山28年来,左小云从一名煤矿掘进工成长为煤矿安全生产一线机电技术专家和带头人,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小试牛刀,激发创新热情

1993年7月,左小云从重庆煤矿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毕业后,来到金刚煤矿工作。金刚煤矿和南方省份大多数煤矿一样,地质条件复杂,机械化程度较低。左小云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矿井安全生产贡献一份力量。因此,从参加工作开始,左小云长年奋战在煤矿安全生产一线,以取得创新创效成果为乐,以破解生产现场安全技术难题为荣。

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左小云自费购买了200多册矿山机电专业的书籍,先后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矿山机电专业、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习深造,成为矿区自学成才的典范。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左小云工作第4年,就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矿上成功解决了一个难题。

1997年8月,金刚煤矿井下使用的4台直流架线自动停送电开关,先后出现3次短路、10次开关拒动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左小云主动请缨到井下现场进行攻关。在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之后,左小云查清了事故原因,并找到了解决办法。他通过对开关内部的主要元件重新选型,重新计算大功率电阻的阻值,使电阻不发热,继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保障了直流架线自动停送电开关的正常运行;通过将直流接触器的常开主触点由串联改为并联,增大了触点的载流量,保障了直流接触器的安全可靠运行。从此以后,直流架线自动停送电开关再未发生过短路和开关拒动等事故。

这次小试牛刀获得的成就感,激发了左小云技术革新的热情,他把“再苦不言苦、再累不言累”作为工作信念。

多年来,左小云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机电技术本领,积累了深厚的机电技术知识,撰写了10余篇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煤矿技术论文。特别是在前些年煤炭行业困难时期,他针对企业推进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综采机组等新装备逐渐增多的实际,广泛吸收煤炭行业机电新知识,组织编写了5本指导手册,对煤矿机电设备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和最难掌握的诊断方法进行细致图解,使维修人员在处理机电故障时有据可循。

随叫随到,解决生产难题

令同事敬佩的是,左小云在深入井下现场解决难题时总是随叫随到,节假日在井下度过更是常有的事。他身体力行,无愧于“机电专家”的称号。

2019年,金刚煤矿采煤一队-4116和采煤二队-3112综采工作面使用的采煤机先后频繁出现了不能牵引的故障,极大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

2019年6月的一天中班,-3112综采工作面使用的采煤机在生产过程中再次出现了不能牵引的故障。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左小云第一时间主动赶到现场。经他排查,原来是采煤机核心部件变频器损坏,联系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到矿更换维修,工作面至少停产7天以上。当时该机组变频器的市场报价为56万元,而组成变频器的模块市场报价只有2500多元,左小云反复研究两种型号的采煤机牵引系统工作原理后,决定自行技改修复。

有人对左小云说:“你这样劳心费力干啥?反正是矿上出钱,买新的又快又好又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左小云却不那样认为,他说:“能修则修,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经过数十次试验,他终于成功了。此举不仅为矿节约购买设备资金50余万元,而且还节约了7天生产时间,多生产原煤7000吨,减少损失280多万元。

尽心尽力,培育专业人才

2009年1月,“左小云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这是川煤集团首个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左小云便通过开设职工夜校、举办技术大讲堂、签订师徒合同、举办培训班和QC小组活动等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授课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机电技术培训活动,为原达竹公司打造全国薄煤层同类型一流煤炭企业尽心尽力。

左小云组织举办机电技术培训班150余期、技术大讲堂60余期,培训机电技术人员9800余人次。他现有40多名徒弟活跃在机电战线上,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培养出中级技师和高级技师8名,其中,2人获得四川省技术能手和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称号,1人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左小云带领创新工作室的成员攻克了200余项现场技术难题,取得了151项小改小革成果。其中,5项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效3000万元。

关键词: 技术 解难 难题 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