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之时,消费难佳
(原标题:宅家之时,消费难佳)
统计局公布了 22 年 1 季度的社会零售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8659 亿元,同比增长 3.3%。扣除价格因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 1.3%。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25257 亿元,增长 8.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23.2%;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 13.5%、0.9% 和 10.6%。
通过简单计算,3 月社零同比下降 3.5%,线上实物零售额则同比上升 2.7%。显而易见,零售数据相当凄惨,但由于 3 月下旬以来上海等地的防控管控,市场对此惨淡表现也早有预期。详细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① 疫情之下零售不佳早有预期,但再次促进线上零售(特别是食品品类)的渗透提升
② “反弹看可选,韧性看必选” 虽然简单但是有效,3 月又是食品烟酒表现相对优异。而 在出行不便和消费大盘不佳的情况下,更为可选的非实物零售即便在宅家时变现也不佳
③ 餐饮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线上外卖虽有相对优势,但受配送的瓶颈,恐怕表现也不会喜人
④ 作为经济压舱石和可选消费风向标的房地产市场,虽松绑消息不断,但尚未迎来实际拐点,仍需等待
按照统计局每个月公布的零售数据拆解来看:
1. 居家之下,零售惨淡,但线上较优:
在春节期间强劲的消费数据之后,由于疫情复发 3 月的零售数据显著下滑,同比下降 3.5%。不过在封控管理的地区里,居民难以出门购物,因此线上购物的优势再次体现。在零售整体负增长的情况下,线上实物零售在 3 月仍取得了 2.7% 的同比增长,虽然增速不高,但也是让人欣慰之处。
另外,海豚君认为本次疫情再度提升了居民对线上购物,特别是生鲜食品品类的接收程度。至少在上海,通过盒马、美团等 “抢菜” 是居民购买食品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有利于电商在生鲜食品品类的发展。
通过线上实物零售/零售总额的简单计算,22 年 3 月线上零售渗透率再次爬升到 26%,已接近 20 年疫情期间的水平。
2. 反弹看可选,韧性看必选: 与今年春节期间强劲的可选消费推动的消费回暖相比,3 月当零售再次疲软时,以服装鞋帽、化妆品、家居家电为例的可选消费增速显著下滑。而粮油、食品、烟酒等必选商品的销售增速则更为坚挺,在宏观经济并不喜人的背景下,需求刚性的必选商品还是会表现更佳。
3. 虽然宅家,可选的虚拟商品也无法幸免: 除了实物零售疲软外,虚拟商品和服务的线上零售表现更是不佳,3 月同比下降 9.5%,与线上实物零售增速间的缺口依旧不小。虽然在居民宅家期间,虚拟商品从逻辑上理应受益,但实际表现不佳的原因海豚君认为有两点:①对于门票此类的服务类商品,居民出行不便自然无法消费;②例如游戏的虚拟商品,在经济不佳时,居民对此类纯可选商品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不高。
4. 餐饮业 “受伤” 最重:由于封控地区居民出门就餐不便,如预料之中餐饮业在 3 月份所受打击最大,同比下滑 16%。数量众多的小餐饮店主恐怕是受疫情影响最大。封控下线上外卖的表现应该好于整个餐饮大盘;但由于交付不便,恐怕外卖的同比增速也不会好看。
5. 房地产:虽预期回暖,但实际拐点尚未到来
此外,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其他众多可选消费的主要驱动因素,国内房地产的表现对判断整体零售大盘何时能回暖有重要的指导意愿。
然而,虽然近日各种房地产松绑政策频发,市场对房地产的预期已经回暖,但楼市实际的表现到 3 月尚未迎来拐点。
首先,3 月新房销售额仍同比下滑 29%,下滑速度并无为缩窄。而作为未来新房销售驱动的新房开工面积在 3 月也未回暖,新开工总面积环比 1-2 月还有下降。而房企能用于开放的资金来源在 3 月的同比降幅仍旧在扩大。从各方面来说,房地产的实际拐点还需等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