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基金业协会规范私募投研,要求建立防控内幕交易等机制

监管出手规范证券类私募的投研活动了!

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获悉,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协会”)近日向私募管理人下发《关于规范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开展投资研究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协会在《通知》中要求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建立防控内幕机制,加强对调研活动的管理。

此外,协会还对私募投研相关活动提出了多项禁令,包括不得将调研纪要违规对外发布或提供给客户等。

防范内幕交易、利益输送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规范私募投研活动的核心是为了防范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知》首先明确,相关证券投资、研究活动指私募基金管理人为受托管理的私募基金进行投资分析、决策、交易或者向客户提供投资咨询建议的活动,包括参与上市公司调研、路演和研究分析外部研究报告、撰写内部研究报告、召开投研交流会议等活动。

协会在《通知》中要求,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应当遵循法律法规和自律管理规定,加强合规管理,健全内部控制,防范利益冲突,切实维护客户合法权益,针对公司证券投资、研究活动建立全面的防范内幕交易机制,并将相关机制纳入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防控内幕交易制度,定期评价防控内幕交易机制的有效性,并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和管理内幕信息的需要及时调整、完善。

《通知》同时称,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应当忠实客户利益。应当加强对投研活动的规范,保证信息来源合法合规,研究方法专业严谨,分析结论客观合理,投资决策独立审慎。应当建立调研活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调研活动的管理。

协会在《通知》中还明确了多项禁令,包括不得为公司及其关联方的利益损害客户利益,不得为调研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损害客户利益。禁止投研人员主动打探内幕信息,禁止传播虚假、不实、误导性信息,禁止从事或者参与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活动。在调研活动中,私募基金管理人相关人员应当事先履行所在机构的审批程序,不得主动寻求上市公司内幕信息或者未公开重大信息;被动知悉的,应当对有关信息内容进行保密,并及时向所在机构的合规管理部门报告;上市公司调研纪要仅供内部存档或撰写研究报告使用,不得违规对外发布或提供给客户。

私募行业扶优限劣,10月新备案产品数下降

11月18日,协会网站公布最新一期《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及产品备案月报》。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23967家,较上月减少162家,环比下降0.67%。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68家,较上月减少32家,环比下降0.35%;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503 家,较上月减少127家,环比下降0.87%;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9家,与上月持平;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387家,较上月减少3家,环比下降0.77%。

同样截至10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基金数量140987只,较上月增加1417只,环比增长1.02%;管理基金规模19.88万亿元,较上月减少5106.46亿元,环比下降2.50%。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9390只,存续规模5.56万亿元,环比下降6.91%;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559只,存续规模10.82万亿元,环比下降1.26%;存续创业投资基金18412只,存续规模2.80万亿元,环比增长2.11%。

私募基金产品新备案数量有所下降。2022年10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2094 只,较上月减少1308只,环比下降38.45%;新备案规模372.81亿元,较上月减少318.97亿元,环比下降46.11%。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530只,占新备案基金数量的73.07%,新备案规模97.32亿元,环比下降56.26%;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11只,新备案规模151.34亿元,环比下降39.84%;创业投资基金352只,新备案规模120.13亿元,环比下降44.82%;私募资产配置基金1只,新备案规模4.02亿元。

本文来源:券商中国,原文标题:《基金业协会规范私募投研!要求建立防控内幕交易等机制,这些行为明令禁止》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关键词: 内幕交易 基金管理人 私募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