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多举措推动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一种文化的“活态传承”,保护和利用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非遗焕发生机和活力是我们当代人的使命。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立足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深入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一、持续健全非遗名录。根据各级文件精神,不断健全我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2月初报经县政府公布了13项第四批县级非遗名录;3月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包括九华黄精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成功入选。目前全县各类非遗达5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非遗7项,市级非遗10项,县级非遗35项。今后我们将持续对全县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确定申报工作的重点,按要求开展逐级申报工作。

二、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为加强特色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让非遗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我们也在不遗余力的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在建党100周年的今年,结合第十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礼赞百年华诞 非遗传承颂党恩”为主题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向群众展示展演各类非遗项目,让更多的群众经由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领会。二是联合拍摄青阳腔党员电教片《山花烂漫》、青阳农民画纪录片《画里青阳》,用镜头记录非遗的传承。三是组织青阳腔参加非遗进景区―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以及青阳农民画作品参加长三角地区传统美术(绘画、剪纸)精品展,促进文化交融,让非遗“活起来”“走出去”。四是常态化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活动,让青阳腔、九华民歌、青阳农民画等非遗融入群众的生活,提升群众文化参与度和满意率。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来,我县围绕促进非遗传承,多措并举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年初开展了池州市第五批非遗“名师带徒”工程申报工作,我县青阳腔、青阳农民画、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项目通过评审,将持续进行传承帮带、授业指导和研把关。同时,开展青阳农民画创作培训班,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有力地扩充了非遗传承人才队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今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