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规划落地,万亿市场再迎利好!三个方面把握主线

去年12月以来,以“风光锂储”为首的新能源赛道持续调整,其中,储能概念指数回调幅度近20%,储能概念股也经历了较深幅度的调整。

与股市表现不同的是,在双碳的时代背景下,风电光伏新能源迅速发展,“弃风弃光”难题却格外突出,同于此时储能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而近期,储能赛道再度迎来重大利好。

两部门印发重磅规划

3月21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兆瓦级飞轮储能等机械储能技术逐步成熟;氢储能、热(冷)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

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方案提出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集中攻关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研发储备液态金属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聚焦六大方向

此外,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实施方案》聚焦六大方向,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一是注重系统性谋划储能技术创新。《实施方案》提出研发储备技术方向,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同时兼顾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推动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

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各地在新型储能发展工作中,坚持“示范先行”原则,避免“一刀切”上规模,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健全市场体系和政策机制方面的试点示范。通过示范应用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完善储能上下游产业链条,支持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三是以规模化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坚持优化新型储能建设布局,推动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各环节融合发展。

四是强调以体制机制促进市场化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推动新型储能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完善与新型储能相适应的电力市场机制,为逐步走向市场化发展破除体制障碍。

五是着力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强化标准的规范引领和安全保障作用,完善新型储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安全相关标准,开展多元化应用技术标准制修订。

六是推进国际合作提升竞争优势。《实施方案》提出完善新型储能领域国际能源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合作,实现新型储能技术和产业的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现状、前景和投资主线

事实上,业内对发展储能的重要性已有广泛共识。而在国家及各地方政策支持下,我国储能发展已取得不小的成就。储能产业规划这一方面,中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迅速,装机规模持续攀升。

据悉,“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实现了实质性进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2021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400万千瓦,“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了63项储能政策,其中全国性政策10项,地方性政策出台53项。国家密集出台相关储能利好政策,持续优化新能源消纳水平。未来,储能规模有望快速扩张,全方位深度参与电力全产业链变革,平衡电力供需波动。

国融证券研报表示,储能预计十年有20 倍增长空间,行业有望保持高增。建议从三个方面把握主线:

一是关注储能锂电池厂商: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同源,随着龙头厂商扩产,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储能电池对于动力电池厂商是纯增量业务,关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龙头电池厂商;

二是关注储能变流器厂商:成本占比最高的锂电池和变流器两个环节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厂商趋同,可以关注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等龙头PCS 厂商;

三是关注全球户用储能龙头企业派能科技:海外户用储能需求旺盛,公司具有客户和渠道的先发优势。

关键词: 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