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力“四个结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聚力“四个结合”,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保障土地要素,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管放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管”即扎实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强化规划引领及管控约束,通过各类规划的“底线”和“红线”,倒逼城市向内部挖潜土地价值、盘活存量土地和创新供地模式方向发展,不断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资源规划工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支撑度和精准度。截至目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完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13个前期专题研究,剩余1个三线统筹划定研究专题正开展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

“放”即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土地活力,提高建设用地综合利用效率,优先保障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开发区用地需要,不断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建设用地。今年以来,全市公开出让建设用地149宗,面积7014.17亩,成交土地出让金91.88亿元;联合发改等部门出台了《亳州市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并制定了“标准地”出让流程等,于5月27日,首次成功挂牌出让三宗工业用地“标准地”,有效承接并加快了优质企业产业落地建设。

“内外结合”提升保障服务质效

“内”即在全市系统内部深入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活动,查摆自然资源和规划(林业)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项,分析原因,立行立改、见实见效,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作为、敢作敢为、善作善成,切实营造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的良好工作氛围。

“外”即深入包保企业,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及“推进自然资源要素对接”活动,了解企业发展瓶颈,并提出破解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及政策服务。今年以来,全市系统通过开展“四送一服”等活动,为企业解决土地要素保障2115.29亩,政策宣讲77场次,实现了政策知晓度升上来、问题数量降下去、满意度升上来、政商关系和谐度升上来的“三升一降”良好态势,着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和“四最”营商环境。

“加减结合”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加”即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打造便民利企的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积极推进全市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10个方面77项工作任务,市级不动产登记提升行动已于4月底全部完成。目前,亳州市已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材料”在线申报、“一码清”缴纳税费、“不见面”办理登记,并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真正让服务对象“闲”起来,数据“忙”起来,效率“高”起来。今年以来,已通过“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47795件。

“减”即压减审查周期,原则每周召开一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确保企业项目20个工作日内完成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审查;压减和优化审批流程,聚力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实现多项工作的同审、合审及同步发证,并实现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电子签章、电子证照发放,减少企业跑腿;将测绘事项由原来的15项减少为5项,扎实推进“多测合一”,可压缩测绘时间30%以上,降低测绘收费30%以上,实现测绘成果在部门间互联、互认、共享。

“破立结合”释放土地资源潜力

“破”即坚持“尊重历史、合法依规、妥善处置”的原则,持续加大闲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处置力度,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着力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和“沉睡”的双重问题,破解经济社会发展“梗阻”。今年以来,全市已处置闲置土地9863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401亩。

“立”即立足长远,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解决城市建设缺地、农村建设缺钱、城乡统筹缺抓手、乡镇工作缺动力的问题,聚力实现保护耕地、保障用地、筹措资金、助推发展“四赢”。今年以来,全市增减挂钩项目完成组卷1.4万亩,已验收5574亩。